【本報台北訊】內政部營建署調查顯示,代表購屋痛苦指數的房價所得比再創調查新高,上半年六大都會區整體平均從去年同期的六點六五倍上升至七點六九倍,台北市更高達十點八七倍,也創下歷年新高,即近十一年不吃不喝才能在北市買一間房子。
對於上半年房價,有近六成四的受訪民眾認為非常不合理和不合理、認為合理的不到一成。至於政府健全房市方案措施,百分之三十五認為「明顯無效」,還有百分之十三認為「些微無效」。其中北市有五成受訪者認為明顯無效並有百分之十一認為些微無效,合計逾六成,比率最高。
營建署昨天公布上半年住宅需求動向調查結果,六大都會區的房價所得比中,台北市從八點八九倍大幅上升至十點八七倍最高,其後依序是台北縣(七點八九倍)、桃竹縣市(六點六七倍)、台南縣市(六點四八倍),台中縣市和高雄縣市殿後(均為六點四四倍)。
根據調查,今年上半年民眾平均購屋價格為七百一十四萬元,以台北市總價一千一百五十萬元、平均單價三十八點三萬元最高,北縣居次,總價為七百五十萬元,平均單價為二十三點七萬元台北市是台北縣的一點六倍。
六大都會區平均貸款負擔率,即每月收入支付房貸的比重,較去年下半年的百分之二十八點二一,增加為百分之三十一點六三;北市也從百分之三十六上升為百分之四十二點九,創歷史高點。
房價趨勢分數(原為信心分數)從去年下半年的一百三十二分降為一百二十一分,代表多數民眾仍看漲房價,但已趨緩。
其中,大台北地區對於近期房價明顯看漲,以新購屋者來說,看漲者達百分之四十六,欲購屋者更達百分之六十八;但對未來一年,新購屋看漲者降為百分之三十七,欲購屋者也降至百分之四十五。桃竹縣市及高雄縣市則傾向持續上漲。
受委託研究的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表示,政府健全房市的成效,取決於政府的態度,六成多民眾感受到房價不合理,特別是土地建築融資,政府不能因擔心打房造成經濟下滑就不做,如果經濟成為「泡沫化的經濟成長」,也無助於整體經濟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