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下思潮】清水的哲學

馮瑋琛 |2010.09.30
721觀看次
字級

馬克思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思想體系,一是以古希臘、地中海沿岸為發源地的西方哲學體系,注重思維的邏輯推理;而另一個則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哲學體系,他們更注重對自然的感悟與理解……的確,五千年來,我們一直認為世間萬物莫不寓理,山水鳥獸、草木蟲魚,莫不是我們的老師。以人為師不如以己為師,以史為師不如以自然為師。我們追求的不是支配大自然,而是融入大自然,以求天人合一。

惠施問莊子:「這世上還有什麼比黃金更值錢的嗎?」莊子答:「有!水。」水是生命之源,正因如此,無數智者對水懷著感激和崇敬,從中得到無數感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古人的比喻。把政權比作舟,把百姓比作水,百姓能維繫政權,也能推翻政權,歷代開明的君主不能忘記。《華嚴經》上說:「淨心水器,莫不影顯;嘗現在前,但破器濁心之眾生,不見如來法身之影像。」清淨的水器,永遠會映現出物體的影像,但是破器皿、汙濁的心,則無法張顯事物本來的面目。為什麼呢?清淨的水好像一面鏡子,當然可以彰顯萬物;而破了的水器無法盛水,汙濁的心,也看不到自己的面容,自然也就見不了自己的本性了。

滿渠的流水,只是順其自然地流向低處,偶爾遇上障礙物,打個漩,繞個彎,就通過了。古人常言,做人須如水,可剛可柔,能彎能直,能屈能伸。

據說禪功高的人不但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還能聽到自己血液的流動,甚至能聽到天籟在耳邊、心間縈繞。我們為什麼聽不到呢?只因我們的耳朵忙著辨別各種聲音,我們的心忙胡思亂想,所以沒有了這份靈性。如果我們心靜如水,那天籟之音就會破空而來。

面對水,一個人會有很多種感受,對水的思考也有深淺之別,因為我們都從神奇的水中吸收了無窮的智慧。以水為師,我們的智慧源泉永不枯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