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有不同類型的可悲,也有不同類型的快樂。每個人一生註定失去很多珍貴的事物,每個人一生註定失去很多自己喜愛的人。
做一次好人容易,做一生好人,不容易;有一個靈感簡單,時時有靈感,不簡單。
付出愛心、關愛別人,就是在激發自己生命的能量,就是在善待自己生命的延伸。
沒有幾個完全的好人,但完全的壞人也不多。好與壞,是表現差異的結果,並不是心的面目。
人生無常,品味無常之後,就會看淡得失。看淡得失之後,眼光就會放開,心境自然豁達。再來生活,萬般滋味逐漸清晰明瞭,百般不同樣樣值得回味。心本無常,在微妙的變化之中,體會存在的意義。
生活中,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框架,那會顯得拘束,讓眼光短淺。生活並不只是愛與恨,也不只是擁有與失去。其中,還有無數多樣的情感!總會愈活愈深刻!
我們每個人都很渺小與卑微。生活的關鍵,在於我們找到了符合自己存在的方式,在於能夠有血有肉真切地進行。
學習別人,總會有所殘缺,不一定符合自己。學習自己,會愈來愈深入。學習自己之前,要學著先看到自己。明白了真實的自我,所以平淡。最自然也就會最平淡。
生命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理想。有的只是存在,因為存在而感受不同的情緒。存在本身,與工作、愛好、知識、理解、經歷酘酘全然無關。
智慧來自與大自然的溝通,聰明是追求心的過剩。
不斷地改變,是唯一的真實。
每個人都是恆溫動物,所以一切都是平常的。
沒有外在的美麗是永恆的,沒有表面的醜陋是不變的。但如果心永遠真誠,那將會時常擁有感動。
如果能把可悲與快樂都看開,內心要麼是慈悲,要麼就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