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打電話來,向咱家老二樂樂求救,希望這個讀研究所的大哥哥能在電話中為她的兒子打氣,傳授一點讀書祕訣。因為,她的老大原本功課不錯,升上國三後,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在即將升學的節骨眼上成績直直落;偏偏剛上國一的妹妹也來湊熱鬧,一時不能適應國中的課業壓力,天天痛苦,嚷著不要上學,一家人陷入極度焦慮。
咱家樂樂雖然一路讀名校,但他讀書不是刻意為了好成績而讀,或是父母、老師要求他讀才讀,而是他自己知道讀這些書很有用,讀了之後發現有興趣,自此之後就是不斷的興趣和成就感的正向循環。
善於觀察、喜歡思考的樂樂告訴我,他發現周遭會讀書的學生有兩種:一種是自動自發的,一種是被逼的。前者的特色是想法和個性比較成熟,不會把時間都耗在玩電腦遊戲、看漫畫、追星上;後者的命運是,他原本的創意和興趣漸漸地被磨到消失。
樂樂常跟家教學生說:如果你能把打電動的精神拿去背單字,肯定超強!所以他會傳授「過來人」的祕訣:「有時候興趣是要先勉強自己去做一陣子,才會慢慢發酵出趣味的,大部分的事情都可以這樣做到,我相信你也可以。但如果、萬一,你勉強自己很久了,竟然還沒有發酵出來,那麼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你要認真考慮這件事可能真的不適合你,不要硬拗,應該轉個彎,把時間投注在你有興趣、有熱忱、可以事半功倍的事情上。」
我頗認同樂樂這個「興趣發酵說」,因為我求學階段對付數學就是如此。雖然每學期一開始都下定決心要認真學數學,但是沒兩堂課腦筋就卡住啦!老師派出所有的數學小老師來幫助我,都被我一一「打敗」。我後來看開了,決定只要讓自己低空飛過就好(唉,還都是補考),我把時間拿來拚其他有興趣、讀得下去的科目,好壞成績平均一下,最後才能考進自己心儀的大學和有興趣讀的系,從此快樂讀四年,每學期都拿獎學金來付學費。
樂樂有一個小六的家教學生,天天被爸媽逼著讀書,除了偶爾被准許玩電動,其他不關讀書的事都不能做。這個家族中唯一的小男孩很喜歡烹飪,卻被媽媽禁止進廚房;他多次吐露根本不喜歡讀書,讓身為家教老師的樂樂大嘆,這個孩子的媽媽說不定就這樣埋沒了一個未來的烹飪大師、一代名廚!
樂樂最常鼓勵向他求教的孩子
:「興趣」或「熱忱」是任何事情要做到優秀的最大動力,讀書當然也是如此,不要硬是「跟大家一樣」、跟隨熱門科系前進。咱家念建中、台大的小老師這麼說,各位家長和同學您覺得呢?
(本專欄隔周一見報)
★【黛媽咪幸福花園】中時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melodywang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