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法句經】{87}提婆達多 帶走佛陀500弟子

文/本覺法師 圖/李鎬信 |2010.09.16
1105觀看次
字級




「莫輕自所得,莫羨他所得。比丘羨他得,不證三摩地。」

———《法句經》



翻開佛陀晚年教團史,教團的分裂可說是當時最大的事件。雖然教團最終在佛陀入滅後一百年左右才分裂成二十個部派,但佛陀在世時,提婆達多的背叛行為,可說是教團分裂的前哨戰。

佛陀根據自己體悟,反對過度的享樂,也排斥過分的苦行主義,因盲目的苦行主義不僅無法獲得真理,還會產生炫耀修行之傾向。然而,在當時的印度,源遠流長的苦行傳統,卻是衡量真正修行人的標準。即便如此,佛陀還是要弟子們擺脫苦行或樂行主義,以符合中道的生活來領導僧伽。

提婆達多挑戰佛陀的和合僧團。他在某日宣布,為修行人制定更加嚴格的新戒律。這麼做是為獲得一般群眾的信任,因為當時人們都認為苦行是了不起的修行。

據說,提婆達多如此宣布後,帶著五百人背叛佛陀。提婆達多亦接受了阿闍世王的皈依,許多受苦行主義所迷惑的人,對他稱頌不已。佛陀靜悄悄地吩咐舍利弗和目犍連,要他們把這些五百名愚昧弟子帶回來,在舍利弗和目犍連的努力下,出走的弟子終於明白自己的錯誤,重回佛陀身邊。

以上偈頌是佛陀向那些受提婆達多影響的弟子們宣說的,教導他們不要羨慕他人所得,又警惕大眾說:「人的根性都是這樣的,善良的人容易跟善良的人聚在一起,惡人則喜歡與惡人結交,猶如水和油不會交融。」對於提婆達多制定嚴格戒律一事,佛陀提醒說:「比丘們啊!你們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制訂戒律。」

據說,佛陀有段時間一直避開提婆達多。對此,阿難尊者向佛陀建議把提婆達多送到遠處,但佛陀卻反問:「我不是害怕提婆達多,就算把他送往遠處,提婆達多的惡行在他自己身上,而不在他所處的地方。難道那樣做就能停止其惡行嗎?」

佛陀為阿難尊者說了一首偈頌。「莫同愚人相見,勿與愚人商議。莫同愚人論是非,勿與愚人共做不如法之事。」提婆達多最後因自己犯下的五逆罪而墮入阿鼻地獄。

透過此故事,我們不難知道真正的修行人,應該正確判斷自己選擇的修行道路是否正確。要讓自己不受虛假聲勢所動搖,這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