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的北京,分外美好,尤其是市中心的幾個大公園裡,景山的牡丹、芍藥,北海的海棠、梨花的綻放。這原本都是我的最愛,而這幾天,我的心卻始終沒了這般雅興,完全被公園的鄰居中國美術館的展覽占據,腳步一直在這裡留戀。此時的這裡正在舉辦台灣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書法展,這一簇真、善、美的花朵,正溫暖著無數首都市民的心田,潤澤著數不清國人的良知。
美術館裡蓬蓽生輝,呈現著高雅祥和,散發著陣陣墨香。
我低頭看了一下手表,快到中午十二點了,我不情願的收起相機,依依不捨的再一次的回頭望著大師的慈祥肖像,春風吹進我的胸懷,雨露灑漫我的身心……
我從少年就有名人傳記、格言語錄的情結。無論是雷峰還是甘地;無論是焦欲碌還是曾國藩,我都願了解學習,對於講述文化的那些學者更是崇拜,我酷愛余秋雨的散文,仰慕鮑鵬山的激情,欽佩周嶺的博學。我是一棵枯樹,大師學者的文采好似甘霖。這次。我有幸瞻仰大師的「一筆字」書法,更讓我大開眼界。每見一字。每讀一音,都會使我怦然心動。思潮彭湃。
大廳的中央留言台几,國家領導、社會名流,文化學者,對星雲大師的讚譽,他們代表了我的明心和拙筆。「一筆貫日月,八方懸星雲」。
對星雲大師我並不陌生。二○○八年十一月,我隨中國佛學院的朱哲先生前往江蘇的江陰參加巨贊大師誕辰百年的紀念活動。那時,星雲大師是首席嘉賓,宴會開始前,大師款款出現在席間。高大、魁偉、慈祥,身披袈裟。大家起立,全場響起長久而熱烈的掌聲,滿口的江浙鄉音,我們心中肅然起敬。
我們是俗人,仰慕的情感帶來無限的好奇。這次,終於有緣到展覽會看到大師的偉功、大德、善言。敬仰就越發的厚重和實在了。
凡人的感動總是要落在具體的事和點上,我的感動也是由大師的身世而來。大師出身江蘇貧苦之家,從小就出家,一生與病為友,與磨難為伴。但是由於對佛教的信念的執著、堅定,讓他成為了一個促人覺悟,助人離苦,給人溫暖、信心,希望的救星。
大師一生傳道授業,出書、講學、扶困濟貧。我很喜愛大師的「正命」的觀念。「寧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餘」。每個人身上都有正斜二氣,「正命」是種理想的境界,則應該是生存的追求。
我喜歡大師的隨緣,明明一張三十萬的字畫,因為一個小朋友叫出:要出一百塊,老人高興得無以復加,當下就說:這張畫就一百,賣給這個小朋友。
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是得了眼疾之後,為不辜負向他索求字人的心願,便一有空就坐下來寫,早、中、晚每天要寫上三十分鐘或一個小時。往往一天就要寫上一百多幅。數年下來就有幾千幅。這是要何等的勤奮,方能有這樣的成就啊!
星雲大師一生立功、立德、立言。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書法和格言則潤物細無聲,為我們的精神文明,潤色著盡善盡美的華彩。
我已把大部分展品拍攝下來,準備放進電腦裡保存。心裡很是滿足!
我依依不捨。離開中國美術館,心中充滿感謝!
一謝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書法!善哉!美哉!
二謝承辦展覽的商家!勞苦功高!
三謝胞姊告我此寶貴資訊!更要感謝我老公給我支持!
是他們的奉獻讓我有此眼福,路有明燈,心有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