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薑女朱嘉琳 佛法耕耘兩畝田

郭書宏 |2010.09.13
511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若沒有星雲大師的鼓勵,不會有今天的朱嘉琳,也不會有兩畝田的品牌。」兩畝田健康事業創辦人朱嘉琳,回想起當年一頭栽入「薑田」的過往,娓娓道來,臉上盡是洋溢著感恩與感動……。

朱嘉琳回憶道,當她要全心全意投入「薑志業」時,很多人不都看好這門生意,甚至覺得她每天洗薑、榨薑汁的行為「很傻」,尤其家人質疑、反對、不看好的聲浪,更是接二連三向她來襲,那時,她的心裡對於這事業產生了猶豫與問號。

事業遇瓶頸 南下求法

就在滿心困惑與踟躕之際,朱嘉琳從電視中看到以佛光山帶頭發起「台灣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員會」,至西安法門寺迎請佛骨舍利至台灣供養的報導,「我記得當時看到迎請的時況轉播,殊勝的景象讓我在電視機前淚流滿面……。」

當時滿懷法喜的朱嘉琳,立即訂了隔天的機票南下高雄,前往佛光山瞻仰佛指舍利,下午也隨即參加皈依成為佛教徒,尤其,當她在佛光山滴水坊看到星雲大師著作的《星雲說偈》裡面幾句話,內心更是歡喜非常。

朱嘉琳指著《星雲說偈》中〈千江映月〉一文寫道:「我們每個人內在都蘊藏著無限寶藏,卻不知精進,奮發向上。不向內心探索開採,只會在心外求法,期望別人幫助開示。自家兩畝田不耕耘,卻去替別人一畝田幫傭。點滴工資,哪有自家收獲多?己立立人,己助助人。心外無法,真正認識自己的佛心佛法才是最重要的。」

取名兩畝田 薑心比心

當下,她心中堅定要把薑的志業品牌命名為「兩畝田」,而後返北前往佛光山台北道場時,她在偶然因緣下,憑著一股莫名的勇氣求見素昧平生的星雲大師,獲大師賜予墨寶「淨因妙果」,使她領悟到其中深奧的涵義:「凡事勿用口爭,而用手做」,亦體會「將(薑)心比心,己助助人的精神」。

在聽完朱嘉琳的故事,大師告訴她:「推廣薑是功德,只是價格要平民化。」在大師巧妙開示後,朱嘉琳猶如醍醐灌頂,讓她經營「兩畝田」的道路更多了一份使命感,希望做出價格合理且兼顧品質的商品,讓薑的美好讓更多人知道。

巧遇貴人 輔導戒毒人

於是,朱嘉琳開始向外積極尋找資源,遇到企業老闆就提出自己的想法討論,遇到廣告界朋友也請教意見,透過各種管道,只為將此夢想付諸實現。二○○二年,朱嘉琳巧遇一位牙科院長梁廣庫,他也是台東基督教戒毒福音村「晨曦會」的董事,曾體驗過薑汁的好處,也認同她的理念,在他的協助下,讓朱嘉琳跨出圓夢的第一步。

在梁廣庫居中穿針引線,朱嘉琳與「晨曦會」簽下合作種植薑田合約,晨曦會提供農地,朱嘉琳則是邀請當地薑農輔導戒毒人種薑,教這群更生人利用自然農法、無農藥無汙染方式種植薑田,待薑收成時,再由朱嘉琳全數收購。

不忘初發心 落實夢想

另一方面,朱嘉琳則積極研究如何把薑做成商品,她從古籍《本草綱目》到現在的美容醫學全都涉獵,把薑研究得十分透徹,讓薑汁、薑渣、薑奶、薑塊甚至薑皮全能使用。

由於市場上沒有以薑為主要原料的美容商品,朱嘉琳花相當長的時間研發,加上初期無行銷通路,而是靠過去在餐廳累積的人脈,把薑產品包裝成禮盒銷售,逐步落實自己的夢想。

正因為對夢想的堅持,至今兩畝田事業在競爭激烈的時代中穩定成長,也逐步朝向多元化的商品開發邁進。朱嘉琳表示,多年來她心存星雲大師的慈悲開示,讓她相信兩畝田的存在不只是薑的製作開發,而是永續經營這方良田,幫助需要協助的人。

「做薑,需要一點傻勁與靈性的追求,當然,更少不了一份堅持夢想的初發心。」堅持用善念、善心經營兩畝田的朱嘉琳,一路走來滿懷感恩與回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