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預計年底提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希望將國際教育融入中小學課程,藉以培育具有國際觀的二十一世紀新公民。
在知識經濟與網際網路日新月異的現代,具備國際觀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但在推動方面,規畫應力求妥善。
目前國中小融入課程中的重大議題,已多達十餘個,國際教育若也採用融入式教學進行,除了可能有議題排擠效應,及部分內容可能和「新移民」、「環境教育」等議題重疊外,教師在課程進度的壓力下,可能縮減學習時數,易使效果打折扣,所以不妨直接將內容納入既有的生活或社會領域課程。
其次,要求媒體多報導英文新聞及國際事件,在商業利益考量下,媒體恐恕難從命,而且國人世界觀的視聽習慣並未養成,也是亟待克服之處;所以,教育部主動建置相關網站,舉辦網路競賽活動,吸引學校及學童瀏覽使用,反倒較實際,更有可行性。
協助孩子建構國際視野的學習計畫,應該在設計與執行上能多用心,千萬勿迫於時程的限制與時空背景的需求,而倉促推出,否則勞師動眾又不見成效,反使學子成了白老鼠。
李學(嘉義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