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R, Do Not Resuscitate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所謂DNR(Do Not Resuscitate)直譯是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也就是簽署放棄急救意願書。傳統觀念裡,「善終」是最大的福氣,也就是在人生旅途結束時,沒有痛苦地謝幕。正因絕大多數人無法預料何時會罹患重病?會不會發生重大意外?因此,當那一刻來臨時,如何從容面對死亡,是大家都要深思的課題。
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陳榮基指出,醫學的目的在治療病人並延長生命,但如果明知疾病無法治癒,就不需要做侵入性治療,像氣切插管、CPR、心臟電擊、注射強心針等急救程序,因為它雖然是一種救命的過程,卻對病人造成另一種傷害,結果病人死時痛苦萬分。
據統計,台灣逾半臨終病患在往生當天,還在驗血和使用呼吸器等維生設備。簽了放棄急救意願書DNR,病人可以有尊嚴地善終,家屬可以無憾無悔,醫療人員可合乎倫理,國家也可妥善運用醫療資源,達到四贏的局面。
Lobate scarps 瓣狀裂谷
最新一期《科學》雜誌報導,天文學家發現,月球直徑在過去這10億年裡,大約縮小了200公尺,但肉眼難以察覺。月球原本極熱的核心逐漸冷卻,使月球地殼斷裂產生斷層,斷層滑動相互堆疊,形成突出的山脊,稱為「瓣狀裂谷」(lobate scarps)。
美國太空總署月球軌道偵測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高解析度鏡頭去年新拍到的照片顯示,山脊和斷層遍布月球表面,並非集中在赤道,證明月球整個收縮變小。華府史密森全國大氣太空博物館地球行星研究中心的瓦特斯博士並指出,新發現的瓣狀裂谷估計是在不到10億年前形成,說不定只有1億年歷史,「從這些陡坡的大小推算,月球核心到地表距離約縮減300英呎」。月球歲數估計有45億年,天文學家原認為,月球只在形成初期出現明顯冷卻收縮現象,但這項新發現證明,月球在相對晚近時期仍不斷縮小。
台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孫維新說,星球散熱、冷卻會縮小一點點,是很正常的現象;月球收縮幅度很小,對潮汐沒有明顯影響。他並認為,月球的散熱只會到一個程度,縮小比率應該非常小,所以未來對地球應該也沒什麼影響。他補充說,或許地球有一天也會因為同位素衰變光,開始漸漸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