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lue whale整理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2010關鍵字:潛雕塑、租借、劇本」為朱銘美術館年度主題展覽,邀請九位青年藝術家,共同展出二十二件作品。這次的「關鍵字」主題展,是透過與策展人合作的方式,建立一個重新描繪當代雕塑視野,與問題意識的觀測平台。
這次展覽的作品,運用互動性裝置玩動態雕塑,民眾可以參與藝術作品,和作品有相對互動性,如藝術家邱昭財的作品「聽椅子在唱歌」,是一很有趣的創作,藉著會歌唱的椅子,請人們上坐,聽著好聽的歌曲,為生活的忙碌紓壓。
另一件吳思嶔的作品「頭戲院」,是一座超級可愛的電影院,只有「頭」能夠進入觀看,電影播放著高解析度的台北怪獸片,讓大眾感受一下空間的轉換與不凡的視覺經驗。
設計/吳思嶔
頭戲院
這是一座迷你尺寸的電影院,只有頭部能夠進入觀看。這件作品全部由物件組成,從外部有如建築結構的木作,到內部室內的電影位場景,甚至播放的影像,都是用模型與真的蜥蜴構成。
透過小尺寸,這些都在轉換著我們對影像觀看與空間感的經驗。
蔡先生的老家、公寓、工廠、鴿舍與貨櫃屋
設計者試圖在一個無法發生事件的物件上置入事件性:在模型上操演人為災難的留痕。
這裡發生了災難,但我們離它很遠,在此災難現場無法對我們造成傷害,它形成一個不可能的災禍,在不可能發生事件的同時,它也取消掉災難現場該有的恐懼感,這具屍體變得無效,淪陷為具有事件性表象的空殼,具有令人恐懼的型態,但沒有恐懼。
設計/羅智信
在口香糖上的皮鞋
這是對於一個事件的瞬間凝結。在網路上買來的二手皮鞋,憑藉著網頁上的幾張照片便衝動下了標,原以為保養良好,沒想到穿了卻發現尺寸不合又磨腳,更要命的是鞋底嚴重的磨損。明顯是另外一個人走路的方式經年所累積的,穿在腳上時時刻刻提醒著我他的存在。
最後終於宣告放棄,畢竟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行走。
肥皂
分租公寓的生活裡,在狹小、潮濕又私密的空間,你總是可以看見來自他人陌生的毛髮,糾結在每日洗手、洗澡的肥皂上,原本清潔的意象頓時消失。
設計/林峰毅
一千個繪畫事件
設計者製作了一千個木質結構的塊狀物,並提取生活中的單一事物完成繪畫物件,這些繪畫物件不僅形塑了我的生活,也提示了我與整個社群互動的結果。
選用塊狀物去做繪畫,意味著增強繪畫的物質性聯想;成千的塊狀物體所完成的作品,有其蒐集羅列的意義蘊含,希望藉由一個大量的個體聚集,去表達對生活的整體感受與心得。
設計/劉文瑄
捲捲捲
這件作品藉由兩千多個捲曲的紙張塗畫元素(Drawing Object)共構而成,元素本身細看是立體物件,但遠看整體畫面則仿若平面塗畫,在巨觀與微觀之間兩者互相對比,也彼此共構,創作出另一幅有趣的裝置圖畫。
Peach Punch!
這是一件使用古根漢美術館空白門票為媒材的作品。這件作品發想自「打洞」這個常見的收票動作。
整件作品以門票上大量的洞或缺口組成虛體圖畫,結合未打洞的門票實體,最終圖畫不再是平面的畫面,而是一種三度立體的雕塑圖畫。二度平面圖畫與三度立體造型物件,首度在創作中整合成一種單一形式。
設計/邱昭財
疲軟世界-無盡之柱
生活中的諸多典型,如偶像、建築、雕塑……,形上的或實體的,以一種矗立的姿態存在著,對於此聳立、不搖的恆久站崗,是否有一種疲軟或休息的可能?醰剪影般的黑色形體,一如所指對象的背後靈,相對於恆久的直立姿態,早已疲軟彎倒,對此疲軟的我們予以喚醒,隨即,它又緩緩睡去……
聽椅子在唱歌
彩色的椅子,等待著觀眾前來坐下。上座前,請先轉動旋柄上緊的發條,隨即椅子唱起了歌……。
這件作品試圖釋放輕鬆舒緩的氛圍,這是一件有關「休息」的作品。如果上緊發條是一種努力的象徵,那麼當我們也要為休憩家具上緊發條,這就好像是為著休息而努力--對於自我的一種關愛與獎勵。
請上座!享受這舒緩放鬆的氛圍,好好休息一會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