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國際夏日學校設計工作營

許和捷 |2010.08.29
1767觀看次
字級

文/許和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教授
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

 版面上呈現的作品,是由台灣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聘任的,印度孟買理工學院工業設計系Kirti教授,在今年的夏日學校工作營的作品。
  設計工作營的特色,是將不同環境與背景的學生聚集,透過細心規畫的引導,使學生彼此激發出不同於一般學習狀態之下的創意。因為不論是哪一類型的創意相關課程,在一般性的學習氛圍中,都很難直接接觸極大衝擊來激發創意。唯有在工作營之中,由於彼此的陌生感與衝突性,才能夠產生更多想像的發展空間,不落入慣性思維狀態。
溝通互動有助設計
  另外,相互溝通與互動能力的訓練,也是重要的學習重點,其實設計工作除了基本的專業素養外,溝通與互動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環,縱使有好的設計能力與專業學養,若沒有從接案子開始,到案子接觸消費對象完成的過程中,做好溝通與互動的工作,很難完成好的設計案。
  這次工作營主要是透過課程,引導學生理解應用設計方法與創意思考的課題,讓不同文化的學生產生不同的設計思維,這對於許多設計實務經驗豐富的設計師,也難已確定能在短時間內將自己新的觀念,轉換成知識而被學員吸收,這對於引導的資深設計師是一項不易的挑戰。
  設計方法與創意思考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只是一種有效的程序與方法,透過完整的程序與創意引導方法,使設計工作能在有限的條件下,產生最佳的設計創意解答,並具體落實在設計實務上。當然,在工作營中由於時間的因素,往往在成果的細緻度,無法與真正的設計實務成果相比,但在創意的擷取上卻往往毫不遜色,甚至有可能超越多數的設計實務程序的創意概念成果。
掌握時間完成任務
  在設計概念的發想上,主要是透過擴大、發散、轉換與收斂的四大基礎模式,來引導學生的創意。其中有兩項主要不同類型的工作:
  第一是處理設計的方案,使學員不斷創造視覺變化,並給予各種抽象概念形式的啟發。第二是時間的控制,雖然需要更多的時間反思,和發展各種形式的可能,但是要在五天之內完成具體成果並進行展演,這在真正的設計實務工作中,幾乎每天都必須面對這樣的難題,這也是工作營對於學生很重要的職場工作態度與觀念的訓練。
  所謂品質性與時間性的任務取捨上,必須使學員清楚顯示雙方獨立的思考能力,並發展出具體的想法。無論是思考範圍和質量的想法上,Kirti教授運用活潑的多元引導方式,使學員產生有趣的原創性和創造力展現,許多學員在完成作品後,不可思議自己竟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落實設計師指引的創意啟發內涵。
  這次活動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學生所展現的創意,在質與量上皆令人印象深刻,產生許多令人驚豔的好作品,同時創造了非常愉快的豐碩經驗,在此與大家分享。


我的臉書

設計/林艷平
  以當代社會火熱的「臉書」為主軸概念,透過簡單的幾何線條、平面的人物速寫與優美的色彩,搭配個人朋友的面相。整體設計具有時代感又不失個人風格,應用色彩與文字的空間,呈現畫面的閱讀性。


看不見的城市

設計/吳亭葶
  以城市閱讀的概念為主體創意,包括城市與眼睛、城市與天空、城市與符號等多重議題,探討當代城市的意涵。
整體設計以後現代強力組合、解構重組、多元視點與隨興編排的方式,表現當代城市的多樣性,設計風格簡潔有力。


關於披頭四

設計/吳昕玨
  以披頭四為主軸的書籍設計,表現手法以手繪的塗鴉方式為主,輔助經典圖片的自由編排,呈現披頭四的頹廢浪漫、優美而隨興的經典音樂情懷,將理性的影像與感性的手繪塗鴉作一巧妙結合。

Bounce  Bounce

設計/王媛俐
  以後現代的表現手法呈現當代年輕人的隨興奇想,以違反現代主義美學的隨意、即興、塗鴉與頹廢性,顯示當代生活的現狀。整個書籍以單張圖片輔以隨興塗鴉來呈現創意,以概念與喃喃自語的方式,述說年輕人的內心世界。



我的小王子

設計/湯晴雯
  以世界名著《小王子》為引介物,透過後現代的挪用舊有概念的表現手法,賦予個人新的意義。表現上以水果與自然物的影像為主軸,飄忽於整體空間中,以單純的黑色速寫線條帶動閱讀動線,透過節奏性的視覺引發觀者的興趣。



功夫季節

設計/高千雅
  以中華文化之「功夫季節」為主題,以東方白描的人物線條來呈現功夫的禪意與神秘色彩,以東方常用的太極窩線概念貫穿整體閱讀動線。整體風格清淡優雅,將太極的窩線線條巧妙的與歐普藝術的點線面構成結合,呈現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獨特品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