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塊寶】河姆渡陶塤 |2004.12.20 語音朗讀 17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塤是古代重要的氣吹樂之一,塤的出現與先民的勞動生活有關,最初可能是為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來演變為樂器。從只有吹孔、無音孔的形製到有音孔,並逐漸增加音孔,成為旋律樂器的發展歷史長達數千年。早期塤的器形多樣,如平底卵形、橄欖形、圓形、管形、魚形等,質地多為陶製。主要用於歷代宮廷雅樂,民間也有流傳。 浙江河姆渡遺址發現此吹孔的陶塤,距今約七千年,是目前挖掘出土中所知年代最早的實物。 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藏 前一篇文章 【地方采風】奧斯曼──眉毛的糧食 下一篇文章 【百科知識】地球生物為何只有兩性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贈《365日》 泰國上議院珍藏2025.10.2402【城市浮光】 從大阪萬博看台灣2025.10.2403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 抗老化少碰加工食品2025.10.2404佛光山東禪寺優異 幸福村角逐雪州最佳新村獎2025.10.2405印度沙彌學園新生出家 承續法脈2025.10.2406泰山佛光童軍 重陽送暖2025.10.2407【時事必考題】危機再起2025.10.2408電磁波之應用2025.10.2409【走讀城鄉】 從台北機廠到國家鐵道博物館2025.10.2410【翰墨清韻】2025.10.2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黑白之間──謝輝龍書法創作個展】茶禪一味【大江南北】梧州龍母廟【藏在剪紙中的故事】上海星雲文教館美術館【書藝心語】眼界【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