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南地檢署成立「路見不平查緝專案」,調查嘉南地區十九個鄉鎮市基礎公共工程,發現幾乎每件都有偷工減料之嫌,筆者身居南部,能感同身受,但無法釋懷的是,查緝太慢了。
行經鄉鎮道路,常見馬路剛鋪設不久,經車輛輾壓或下大雨,到處又坑坑疤疤,行車必須閃避,一陣子過後,馬路再度修補重鋪,無止盡的不方便,噩夢從沒停止過,讓人覺得奇怪。
如今才知道,原來不僅在南部,也是台灣普遍現象,包商討好經辦人員,以最低標爭取到工程,接著買通代驗施工品質的材料實驗室,以假樣品偷天換日,取得不實報告讓工程過關,照此「標準作業流程」,包商打通關花費不少,為了回收利益只好偷工減料,難怪品質粗糙。
據民間的說法,包商標到案件,經過層層剝削,真正花費的工程款不到五成,不信的話,可從八八水災斷橋幾乎是公家建造,「嘉邑行善團」造的橋完好無缺,而得到證明。
更令人氣憤的是,這群共犯結構浪費公帑,竟然是全民埋單。
台灣道路品質不佳,惡質的選舉文化也是催生者,當選人為了實現政見、表現政績,及酬庸「柱仔腳」,隨時可見道路施工,但因「上下交相利」,許多路面刨除、瀝青工程都有問題,甚至鋪稻草也能驗收過關,政府是須大力整頓了。
檢方為了偵辦,曾拜訪標準檢驗陳局長,他直言「我也有聽聞,但礙於人力無法查出」,可見舞弊事件早就存在多年,而目前涉嫌人都坦承不諱,為何相關單位後知後覺
?可見案情不單純,希望檢方務必調查清楚,嚴辦不法。
無明(台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