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大雨一來,道路就坑坑洞洞,問題出在那裡?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配合台南地檢署調查,前天起搜索台南地區民間的材料實驗室及嘉義大學附設試驗場,發現包商勾結實驗室人員,實驗室出具不實的道路鑑驗報告。部分實驗室人員供稱這是台灣普遍現象,也證明了道路品質不佳的原因。
台南地檢署檢察官江孟芝指揮警調人員搜索中信、桂田、嘉富、弘基、嘉南、嘉義大學附設試驗場共六家工程材料實驗室,及永登瀝青、玉楠混凝土、堆高營造共九個地點,共傳喚三十九人,其中翔安土木負責人鄭碧娟、聯祥營造負責人簡嘉億拿不實檢體供實驗室鑑驗,涉嫌詐欺、偽造文書,各十萬元交保。
台南地檢署檢察官高峰祈等人去年底發現台南縣許多鄉鎮道路偷工減料嚴重,有的未依規定刨除原有路面,有的未依規定驗收,還在驗收前掉包做假,因此發動多波搜索,共傳喚上百人,涉及道路偷工減料的鄉鎮市有十多個,主要是鄉鎮市公所人員勾結包商所致。
檢方發現,工程驗收是否過關,取決道路工程的抗壓、密度及含油性鑑驗是否符合規定,而鑑驗機關為受標準檢驗局委託代檢的民間工程材料試驗室,這些實驗室平日受到TAF全國認證基金會的監督。
當檢察官拜訪標準檢驗局長陳介山時,陳介山表示,已聽聞有工程材料實驗室和包商掛勾,出具不實鑑驗報告,但礙於人力無法查出,希望藉由檢方的偵辦,查明真相。
檢察官前天帶著標準檢驗局和TAF的專家搜索台南、嘉義地區六家工程材料實驗室,沒想到實驗室人員都坦承有這麼回事,供稱是迫於競爭,若不配合就可能沒生意並倒閉,而且這是全國普遍的現象。
除了混凝土抗壓試驗作假,檢方還發現工地密度試驗報告、瀝青路面的洗油報告等都作假,因此許多鄉鎮市道路大雨後就坑坑洞洞,或是因未依規定刨除就鋪柏油,造成路面愈來愈高,超出民宅地板高度,遇大雨就進水。
台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林志峰表示,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並進行防弊,改善長期被詬病的道路工程品質不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