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是從「刮目相待」而來,是說一個人今非昔比,應另眼相看;語出《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三國時候,吳國有位將軍名叫呂蒙,因小時候家裡貧窮,除練功之外,沒讀過什麼書。後來孫權對他說:「你現在身居要職,應該多讀點書。」呂蒙回說軍務繁忙,沒有時間。孫權提醒他:「你說軍務繁忙,難道比我還忙嗎?我經常抽空讀書,感覺獲益很大。」於是呂蒙才利用餘暇讀書。
一次,魯肅路過呂蒙的轄區,有人勸魯肅:「呂將軍已今非昔比了,應該去看看他!」於是魯肅來見呂蒙,就在大家喝酒助興時,呂蒙問魯肅:「現在將軍重任在身,與關羽為鄰,該怎麼防備呢?」魯肅隨口回答:「還沒想過,到時候再說吧。」呂蒙說:「現在吳蜀雖結為聯盟,但關羽是虎狼之人,怎能不早作準備?」於是獻給魯肅五條計策。
魯肅十分驚異地說:「如今你的才幹謀略,已不像過去的吳下阿蒙了!」呂蒙答道:「有志氣的人,分別數日後就會有很大的進步,不能用以前的眼光看待他!」
當我們說某人沒學問,可用「吳下阿蒙」形容;而當發現對方大有長進,則須用「刮目相看」,比喻一個原本普通的人變得很厲害,讓大家非常驚訝,有「重新認識事物」的意思。如:「這個人以前不怎樣,可是最近看來,他進步神速,真是應了『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