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以天主教立校的靜宜大學,日前首度擴大舉行「中元節校園平安彌撒聖祭」,由校牧宮高德等七名神父共祭;他以中元節起源為目蓮救母的故事,闡述「教孝月、吉祥月」的真諦。
對於在天主教學校中,竟有「中元節校園平安彌撒」,前往參加的學生都感到很鮮奇;台文系女學生李名秀認為,中元節舉辦不同宗教活動,可滿足各種信仰需求,本來就應該這麼做。
觀光研究所學生陳威廷表示,中元節是中華民族的民間習俗,早己深植民心,天主教雖來自國外,但傳入中國後與民間俗相融合,更能相得益彰,天主教義也才能在本地發揚光大。
公關室組長曾煥棋說,以往中元節活動,都是由各學院分別舉行,今年起統一擴大辦理,宗教目的在追求心靈的寧靜,大家共同以真誠的心思來祈禱。
彌撒中也針對祖先、四方亡靈、實驗死去的動物祈禱,也為校園和全校師生祈求平安。校牧宮高德講述中元節源由,指佛教的于蘭盆會,除供奉四方佛僧以外,也救濟許多貧窮的人,教育子孫要孝順父母憐憫窮苦的人,但不知為何變成鬼月,祭拜孤魂野鬼好兄弟,與原初真實的意義很大的差距。
他強調,七月祭拜好兄弟,嚴格來講不是宗教事物,而是民間禮俗的一種,是孝道的延伸,不可以把「神明物質化」。
我們應該要在這個節日上,學會宗教的慈悲包容,以及關懷憐憫的心腸,學會在神明前的謙虛態度,以柔軟的心彼此尊重和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