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國人引以為傲的「禮」教,在最近一次的國際性調查中竟然破功。
日前讀者文摘針對全球卅五個國家做最有禮貌城市調查,台北人的禮貌,居然排名全球倒數第八,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認真想想,在職場上、家庭中,的確有很多人是因為在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圈,反而容易省略了人際間應有的禮貌,也因此容易造成對熟人態度隨便,進而演變成習慣性的爭執、對立。一旦「失禮」變成一種生活習慣,對陌生人自然也客氣不到哪裡去,那麼對排名國際倒數第八,也就沒那麼意外了!
在「禮、義、廉、恥」這四項基本做人道裡中,禮,擺在最前頭,這就象徵「禮」是發展良好人際溝通的開始!國際佛光會檀教師鍾茂松老師說:禮貌是一種態度,禮節是一種進退,禮儀是一種行動。
特別是有些老闆,還會從這些細微處作為評價員工,甚至決定升遷的標準!國際禮儀專家陳麗卿老師,就從職場生活舉例認為,舉凡衣著、談吐、用餐都離不開禮儀,很多老闆也會藉由跟屬下午餐的機會,來決定幹部人選,其中特別考慮幾個重點:
第一、衣著應得體,穿著應融入公司文化。如果身為下屬,在辦公室卻一身入時名牌,與職銜或職務不符(時尚業除外),其實不妥。
第二、點餐則要注意價位的選擇,最好是介乎中間,如果你是主人,則不要只點最低消費。
第三、女生切忌在餐桌上補妝,用餐完畢可善用化妝室。鍾茂松老師表示,很多人一結婚後,就把禮貌束之高閣,無怪乎怨偶數目日漸增加!舉例而言,一對夫妻在外面餐廳吃飯,男生看報紙、女生補妝,一餐飯吃下來雙方不講一句話,外人肯定一眼看出他們感情不好。「一個女人的素質,決定一個家庭的素質;一個家庭素質,決定一個國家的品質!」鍾茂松強調。
身心靈協會創辦人賴淑惠說,禮貌是一種喜悅,就像送禮要送進心坎裡,只要是發自內心的尊重、讚美、鼓勵、欣賞,就是對人最自然的禮物,不論送禮的或收禮的,內心一定都充滿快樂,所以只要是充滿笑聲、愛、優雅的環境,必然是家庭和樂、社會和諧了!
〈更多關心孩子成長的內容,請鎖定周一至周四晚間九點,人間衛視「2100 教育開講」,關心咱的孩子,大家作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