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為鼓勵在教學上默默耕耘的優良教育工作者,教育部今年恢復辦理師鐸獎,並訂定「師鐸獎評選及表揚活動實施要點」選拔優秀教育人員。經過初審與決審兩階段,選出獲獎的七十二位教師、校長、軍護人員;教育部將於教師節舉行資深優良教師表揚大會,希望藉此喚起尊師重道精神。
教育部人事處表示,今年各縣市政府共推薦一百四十三位候選人角逐師鐸獎,經兩階段評選,選出十五名校長、五十四名教師、三名軍護人員,共計七十二名教育工作者獲獎。遴選標準包括「教師課程發展與教學績效」、「班級經營暨學生輔導」、「教育政策與法令推動」、「專業成長與服務熱忱」、「投注教育奉獻度」、「對社會影響度及行政合作與公共關係」等。
教育部表示,此次獲獎的教育工作者各有教學特色。像景美女中教師陳嘉英,就經常翻山越嶺指導偏遠學生作文寫作,不計酬勞。為了替國文教學帶來創新與突破,她去年還邀請蕭蕭、張曉風、簡媜等作家到校分享經驗、指導閱讀寫作;今年則帶領一年級新生進行「文山區尋根溯源」教學活動,從認識周遭的土地,進而懂得熱愛家鄉。
「要多讀好文章,才能寫出好文章」。春風化雨二十四年、任教於台北市立國語實驗國小的李玉貴也是師鐸獎獲獎教師。長年教導學生閱讀寫作的她說,過去閱讀往往只著重內容,較少探索文本,她以知名的故事《快樂王子》為例,多數小朋友常只讀到故事的情節有哪些,而不了解為何作者要這樣鋪陳。
李玉貴強調,要讓孩子體會閱讀與寫作的真諦,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師應該要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讀出作者想傳達的精神與內涵,進而幫助小朋友分析作者的寫作方式與鋪陳手法,才能逐步打通語文學習的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