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兒福聯盟昨公布「二○一○年台灣兒童偏食情形調查報告」,發現不僅廣告不實,誤導孩子飲食的攝取,家長態度更是罪魁禍首,導致學童苦、腥、辣、澀的東西不吃,口感不佳、外觀難看的不吃,太麻煩的也不吃,普遍只喝甜飲、不吃蔬果,逾三成有便祕。
兒盟針對全國國小四到六年級的學童進行抽樣問卷調查,發現學童不願吃蔬果,三成七每天喝市售甜飲,一成六每天吃零食,而每周都吃油炸食物比例高達四成六,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認為家長態度是主因。
調查指出,八成二的孩子對食物太過敏感,他們認為苦瓜太苦、茄子澀澀的,山藥有點辣、南瓜顏色太噁心、青椒味道腥,這五種也是學童心目中最不想吃的五種蔬果;另外,七成四認為口感不佳就不碰,三成因為曾被燙到、哽到、刺到,有不舒服的經驗,或處理過於麻煩而放棄,更有二成覺得外觀不佳就作罷。
在健康蔬果飲食部分,三成六的孩子沒有天天吃蔬菜,四成七沒有天天吃水果,每周高達五天沒吃任何蔬菜、水果的更有一成四和二成三,孩子的蔬菜水果攝取量嚴重不足,導致每三個孩子就有一個因為偏食而營養不均衡,三成二更有便祕問題,便祕時間比沒有偏食的孩子高三倍。
營養師建議,長期偏食可能影響腦部與身體肌肉的發育,例如體型偏胖、身高較矮,甚至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或脾氣暴躁;另外,很多人誤以為喝蔬果汁就能補充足夠的營養,但他們喝下的其實是維生素早已被破壞的含糖飲料,缺少幫助排便的纖維質,家長應多費心思,讓他們愛吃蔬果、少吃垃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