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成功大學昨天宣布成功研發出電漿滅菌筆,可對不易處理彎角處、有傷口的地方進行滅菌,包括口腔滅菌、手術器械及創傷修復等,目標是取代雷射,未來可運用在皮膚或生物醫學等領域上,更可發展為人手一筆的醫療工具。
電漿滅菌筆是由成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廖峻德的研究團隊,研發成功的。廖峻德研究團隊先是在「新型中空電極型式微電漿噴流系統」中找到電漿滅菌的最佳參數,再把電漿系統設計從工業用龐大機器,縮製成體積有如筆的大小。
廖峻德指出,電漿滅菌筆可在常溫下操作,具有低耗能、價格低廉、操作容易,及不會產生有毒物質等特性,相當符合環保、健康與節能的概念。
電漿滅菌筆能消滅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噬熱桿菌,只要九十秒至一百二十秒就能完全滅菌。成大說,這項研究成果讓成大技術和世界水準並駕齊驅,日本電漿滅菌協會也對此驚訝不已,來信邀請廖峻德赴日演說。
廖峻德說,雷射機器成本動輒新台幣四百萬元至五百萬元,但電漿滅菌筆價格只有雷射的十分之一,但效果更好,他已和成大醫院進行口腔滅菌的臨床合作。
廖峻德已在國內提出專利申請,且希望電漿滅菌筆未來能發展成人手一筆的醫療工具,例如民眾受傷時有傷口,不用酒精或消毒水,只要隨身一支筆就能把細菌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