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腦中風一直列名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每年因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約一萬四千人。醫師指出,某些缺血性腦中風屬於進展型,這類型腦中風病患,經急救狀況可能好轉,旦病況會突然迅速惡化;通常病患被發現時,狀況愈多、愈嚴重,屬於進展型腦中風的比率愈高。
一位五十九歲女性,因腦中風送醫,當時她意識混亂,無法言語,且右側肢體偏癱。經神經科醫師診斷發現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纖維顫動合併中風。電腦斷層顯示,左側中大腦動脈灌流區域梗塞。
這名病患住院一、二天後,狀況穩定許多,旦第三天傍晚意識突然變壞,數小時內陷入重度昏迷,急救後暫時穩定,兩天後病患仍因腦幹功能衰竭死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林威善表示,腦中風病患中,以血管性阻塞引起的缺血性腦中風,占所有腦中風病例百分之八十。缺血性腦中風依照發病快慢分成可逆型、進展型、完全型、穩定型、爆發型、普通型等類型;其中進展型常引發醫病爭議。
他說,進展型指腦中風突發性神經症狀發生後,病程進行緩慢且持續惡化者,這類病患常是到醫院時,中風局部神經症狀輕微,例如輕度偏癱、意識清醒。
但可能隔一、二天至一周,神經症狀會突然加重,導致嚴重偏癱、失語、意識障礙,甚至死亡,造成家屬對醫院不諒解,也常發生醫療糾紛。
林威善表示,病況好轉,卻又惡化即是進展型的缺血性腦風特徵,若病患被發現時,症況包括眼睛偏斜、意識模糊等症狀多元、嚴重,多屬此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