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火車站地下一樓的牆上,鐫有一面紀念憲兵楊榮華的銅牌。民國三十八年他在車站值勤,為了救人,奮勇跳下月台,不幸被火車輾斃。六十一年來,儘管車站已經兩次改建,憲兵隊每天都會派一名弟兄向前輩敬禮,並且把銅牌擦得雪亮。
楊榮華與另外八十三位歷年殉職官兵,最近被國防部向內政部提報入祀各縣市忠烈祠。軍方希望能趕在九月三日秋祭國殤之前,讓八十四位烈士完成入祀。
過去只有戰爭死難的軍民才能入祀忠烈祠,八十八年行政院修正《忠烈祠祀辦法》,納入承平時期因公殉職的軍警人員。但此時距離政府遷台已經五十年,許多殉職者的事跡早就湮沒,連原單位都已裁併,因此往往掛一漏萬。最近國防部長高華柱要求各軍種清查,找出這些被遺忘的烈士,除了已發現漏列的八十四人,還在繼續清查中。
除了楊榮華之外,隸屬警總海防部隊的上士唐高,六十五年一月四日行經新竹市中華路時,看到一名一歲多的幼童爬到鐵軌上玩耍,南下火車已經急速駛來。唐高衝入軌道將幼童救出,自己卻被火車撞死,得年四十七歲。
由於唐高隻身在台,被救小孩的父親林黃松感激之餘,決定將唐高的骨灰迎回家中供奉,並讓兒子林鑫政追認他為義父。
而國軍遷台以來最慘烈的「非作戰傷亡」發生在民國四十年五月十八日清晨,當時七十五軍十六師的一連工兵,奉命協助地方整修草嶺潭的天然土壩,但整座草嶺潭突然崩塌,洪水頓時滾滾而下,一百三十名官兵中有七十四人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