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主計處調查,台灣青少年追求高學歷已成普遍現象,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點五五表示願意求取大學或大學以上學歷,但也有逾三成為家中經濟煩惱。
青少年狀況調查統計是主計處依照青輔會需求不定時辦理,上一次公布時間是在民國九十年,九十八年再次進行調查,最近公布結果;這項調查並未納入軍人。
主計處統計,國內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總計有三百零四萬兩千人,青少年在學比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二點零二,較上一次調查上升十二點三個百分點。
青少年未就學已到社會上工作的比率,上一次調查為百分之二十七點九九,相隔八年後,只有百分之十九點六三;青少年進入勞動市場的時間也往後延,十五至二十四歲勞動參與率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九點三八,較上一次調查減少六點九六個百分點。
大學愈來愈多,考大學變得較容易,八年來青少年「愛讀書」的比率增加,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點五五的青少年表示願意求取大學以上學歷,比率較上一次調查上升十點六二個百分點,希望取得碩士以上學歷的青少年比率更上升了十一點八五個百分點。
在科系選擇方面,多數青少年把商科列為第一志願。主計處調查,百分之三十九點三五青少年偏愛就讀商科,百分之二十二點六四偏愛就讀工科,但仍有二十五萬四千人未在學也未就業,這些青少年多數表示正在找工作或準備就業考試。
對於我國貧富差距創歷史新高,青少年也同感壓力,百分之三十點七青少年會為家中經濟煩惱。不過,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四點二七的青少年不包含學費、交通費和膳宿費等必要支出,平均每月每人支配的零用錢是四千五百四十五元,平均每天約有一百五十元可花用,主要來源為父母。
百分之五十七點四四的青少年有生活困擾,其中最大的困擾是學校課業,占百分之六十九點二四,其次是感情因素,占百分之三十六點四三,當遇到學校課業的困擾時,青少年多半找同學、同事或朋友傾訴;遇到經濟問題時,多數選擇與父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