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受訪 細說弘法人生

李香櫞 |2010.08.17
1802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李香櫞大樹報導】知名媒體人陳文茜昨日前往佛光山採訪開山星雲大師,深度探訪大師從出家報答師恩、來台弘法、興辦大學等各項佛教事業,以及去年八八風災安置鄉民等弘法歷程,闡述人間佛教的多元、活潑化與帶動青年學佛風氣的眾多成果。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左)親題「無住生心」、「生忍法忍」、「無生法忍」等八幅墨寶,送給陳文茜。圖/人間社記者慧延

半碗鹹菜開啟願心

大師接受東森財經台「文茜的,與我們的人生故事」主持人陳文茜專訪,提及「半碗鹹菜」開啟一生堅定弘揚佛法的願心。大師表示,一生在死亡的邊緣不知來回多少次,回憶起十二歲出家,不幸十七歲患瘧疾臥病在床,任方丈和尚的師父志開上人得知後,遣人送來半碗鹹菜,對於當時物資不豐的年代,可說是彌足珍貴,因而發願在有生之年,將全部身心奉獻給佛教,以報答師恩。

「來到台灣後,國民黨得到情報,說有匪諜假裝成和尚來台,因而被關了二十二天。」說到當年來台的過程,大師說,所幸有孫立人將軍的夫人孫張清揚女士等人的搭救,才重獲自由,孫夫人晚年還捐了一幢房子,即現在的永和學舍,讓佛光山來弘法。也因這樣的因緣,孫女士往生時,其佛事都是由大師親自照料,「要知恩報德啊!」大師有感而發地回應。

集合百萬人力興學

陳文茜提及身為基督徒的趙少康因路過宜蘭佛光大學,才發現這所學校之美與內涵,請問大師辦學的理念。

大師表示,自己五十年前就想在台灣辦大學,但因法令問題,不得已只好到美國創辦西來大學,隨後亦在全世界辦佛教學院,直到二十年前政府開放,才有機會創辦南華、佛光大學,甚至普門中學、均頭及均一中小學等。為籌備大學經費,則設立「百萬人興學委員會」,讓每個人每個月捐一百塊,可說是集百萬人士之力來興學。

三分師徒七分道友

在歷經近一個小時的對談中,令陳文茜感到驚訝的是,大師與徒弟之間的互動。她認為在傳統佛教裡,師父講話,弟子一定是畢恭畢敬,不敢有所違逆;但在佛光山,她見到大師與弟子之間相處和睦,甚至弟子說錯話了,大師也不生氣。「三分師徒,七分道友。」大師笑著說,佛光山所推動的是人間佛教,不是嚴肅、道貌岸然的佛教,要有人性、自在、隨喜、和眾,「所以我和弟子之間,沒有輩分高低,就像師兄弟朋友,也像一家人。」

談及去年八八風災災民安置於佛光山的過程,大師表示:「因為高雄縣長楊秋興的一通電話,馬上發動僧信四眾全力配合。」亦叮嚀弟子,要尊重與包容鄉民的生活習慣,還指導弟子應反過來學習、認識原民朋友自在樂觀過日子的方法。「是我們有福報,他們讓我們有服務的機會。」大師謙虛地說:「他們(災民)已經沒有家了,我們更不能讓他們有離家的感覺。」而且,也邀請牧師、神父來山為他們禱告。

全民都是服務對象

對於大師指導弟子的內容與安置災民的善巧方便,讓曾來山探望災民的陳文茜印象深刻,佩服不已。大師回應:「服務是快樂的!基本上出家人以全民為服務對象,救災是不分宗教、黨派、地域,所有的宗教,都是我們的心,是沒有分別的。」

訪談最後,陳文茜請大師送給觀眾朋友一句話。大師說:「深明因果」,別人會欺侮我們,唯有因果不會欺侮我們,願大家都能心存善念,人人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