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食物種類中,水果往往易被視為GI值較低的一群,然而,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劉珍芳的研究團隊指出,水果的GI值變化很大,品種、季節均會有影響,更重要的是,主觀認為口感很甜的水果,未必GI值就很高,反而是檢測水果的糖度才跟GI值正相關,因此像瓜類、龍眼等水果,含有的纖維質低、糖度高,GI值就會高。
劉珍芳表示,這項研究的目標是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替他們找出GI值較低而適合吃的水果。首先蒐集了一百五十九份問卷,詢問他們對於水果食用的觀念,有五成三的患者認為,水果選擇是有禁忌的,其中高達九成六,認為水果的甜度會影響血糖高低的變化,統計顯示,他們認為最不可以吃的水果,前五項分別為荔枝、龍眼、釋迦、香蕉、芒果。
研究團隊實際對十九種不同產地的水果、分四組月分進行GI值測定,劉珍芳表示,以葡萄為例,四 六月這組測的GI值就高達一○六,推論是因為當季,因此糖度較高。最後分析發現,水果檢測的糖度、總醣量與GI值有正相關,與膳食纖維含量則是負相關,未必跟口感的甜度一致。
這項研究中發現,GI值較低的前十名包括小番茄、水梨、富士蘋果、木瓜、泰國芭樂、香蕉、柳丁、鳳梨、橘子、黃金奇異果;GI值較高的前五名則是當季葡萄、西瓜、文旦、龍眼、芒果。其中香蕉跟糖尿病患的一般認知較為不同,其實並不屬於GI值特別高的水果。
但是劉珍芳提醒,對糖尿病患來說,控制血糖更重要的是要控制總攝取醣量,因此像香蕉的GI值雖然不算高,但是一根大香蕉就約莫是兩份水果的份數,也就是糖尿病患一天的水果分量,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不能看到GI值低的水果,就完全不忌口。
不少糖尿病患者,因為擔心血糖控制問題,最後只吃單一種水果,劉珍芳建議,不論是食物或水果,仍應多樣化攝取,只要注意一天控制在兩份的量。
怎麼計算出一份水果的量呢?她指出,有下列幾種方法:可以切開的,占碗內八分滿,如芭樂;小顆的放八分滿的量,如小番茄;一個拳頭大小的一顆,如柳丁;大香蕉半條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