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江鳳嬌(右一)投入百萬興學行列後,個性轉變,不但改變她與先生(圖中)原本的緊張關係,家庭氣氛也如譗倒吃甘蔗豃般漸入佳境。圖/記者郭書宏翻拍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百聞不如一見,二○○○年,高江鳳嬌為讓親友能親身體驗百萬興學的成果,於是帶領兩部滿坐的遊覽車,實地前往佛光大學參觀。那次,隨行的友人皆被建校理念與高江鳳嬌的精神感動,不但主動加入支持,事後也如「蝴蝶效應」般,帶動身旁的人加入。
雖然廣度眾人種福田、結佛緣,但高江鳳嬌最終心願還是希望能度化家人。她說,自從親近道場、成為招募大學委員後,多了聞法與接觸善知識的機會,讓原本脾氣強硬、主控權強烈的她,逐漸「磨」得圓融,回家與親人相處不再出現劍拔弩張的場面,還不時舉辦家庭聚會與聯誼。
扭轉高家氣氛的契機,來自一次的家庭旅遊。高江鳳嬌說,本來是要到宜蘭五峰旗風景區,但快要到目的地時,她指示兒子將車開到林美山,於是,一家人被「設計」來到了佛光大學。
高江鳳嬌說,當時全家的臉色就屬她先生最難看,但在佛光山法師熱情的招待與導覽下,家人親眼目睹宏偉校舍,且深入了解這所森林大學,是大師集合百萬人興學的力量所成就,讓學建築的先生備受震撼與感動。
「很明顯地,他的表情從難看的『麵龜臉』,變成了『彌勒佛』。」高江鳳嬌說,先生知道她平日所做、所忙為何事後,原本「無話可說」的他們,開始有了「興學募款」的共同話題,後來又帶先生親近道場,不但讓他改信佛教,且兩人關係也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另外,原本不支持她出外募款的兒女,如今各個也成了大學委員,還不時跟隨母親腳步親近道場,就連孫子也以阿嬤的善行義舉為榮。
最令高江鳳嬌欣慰的是,兩年前先生過世時,臨終前仍念念不忘「百萬人興學」一事,囑咐要她堅持募款之路。在先生告別式當天,舉辦了一場莊嚴肅穆的典禮,這讓在場親友深受感動,紛紛主動表示日後願意協助百萬人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