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位失去雙腿的退伍軍人,一位過氣的替身女演員,一位另有所愛的家庭主婦,一位走到末路的老人……紐約前衛作曲家Robert Ashley書寫五位遊民的歌劇「塵埃」,由劇場導演耿一偉改編成中文版「微聲計畫」,訴說人人都可能有的「無家」感受。
「塵埃」雖然說是歌劇,其實沒有超級美聲、起伏的劇情及豪華舞台,而是Ashley以熟識的家居附近遊民為題材,找來演員互動出文本,說出不同遊民的漂流心事。
他們的「唱」也獨樹一格,Ashley認為,人們的不同口音本來就各有韻律,因此並未找專業歌手,只由演員以吟念方式「歌詠」。
中文版演員找來「無米樂」導演莊亦增、泰雅族行為藝術家瓦旦塢瑪、插畫家姜春年、空間視覺創作者溫曉梅、表演工作者張嫚書,耿一偉說,他們都是邊緣創作者,能夠體會、呼應劇中角色的漂泊心情,多為素人演員的身分,更能傳達劇中要的草根味。
由於主題講述弱勢族群,該劇也將邀請慰安婦阿嬤、婦援會及善牧基金會等受暴個案欣賞,計畫統籌王虹凱說,劇中角色的故事、心情,許多人都應曾經歷過,在片刻照映到心底幽光。
「微聲計畫」明日至八日在台北牯嶺街小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