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下了高速公路進入巴黎市區,本以為可以比預定時間提早到下榻的飯店休息,怎奈巴黎實在太大,任我們如何左拐右轉,乃至於幾番「停車暫借問」巴黎人,均不得要領,同樣的道路來回開了數次,著實演了一齣「巴黎迷航記」。這一趟迷路的「處女航」,遂讓我寫下的〈巴黎十四行〉出現這樣一行詩句:「我們的旅行車竟在塞納河畔遍尋不著落英」。
也許就因為這麼一折騰,反而令我對巴黎的街景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車子剛進大巴黎(Ile de France)時,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心裡不禁嘀咕著:「這哪是歷史名城?建築這麼現代化!」的確,眼下所見形形色色的景觀,一點都不像電影中的巴黎。
原來我們心中所謂的「巴黎」,是指東西長十二公里、南北寬八公里,呈橢圓形狀的老巴黎,人口約二百萬;然而這座國際的觀光大城早已不適合人居(挺像威尼斯的),人口只好往郊外移動,於是出現不少圍繞著老巴黎的衛星城,其人口則已有一千萬了酖酖這就是大巴黎。
巴黎名聞遐邇的代表性建築,包括各式廣場、公園、博物館、歌劇院……統統在老巴黎。也只有等我們的旅行車進入市中心時,才得見我夢想中的巴黎身影!
我得見的巴黎倩影,要從遊客最愛的香舍麗榭大道啟程。自地鐵香舍麗榭站出來,就是鼎鼎大名的凱旋門,順著大道一路朝東行,可以到達協和廣場,然後通過杜勒麗花園,最終來到遊客必訪的羅浮宮。香舍麗榭大道原是巴黎最時髦的購物街,舉凡時裝、香水、佩件、絲綢……可說應有盡有,也因此在來來往往的人潮裡,令你不時可以嗅到萬種風情的「女人香」,衣光鬢影之中讓你能欣賞到巴黎女人穿衣的品味,真的是自歎弗如。友人旅法作家張寧靜說:「大街之上,儷人成浪成陣,環肥燕瘦,濃妝豔抹,高跟鞋叮咚之聲,看之不盡聽之不完,簡直是女人的世界!」他得出的結論是:「巴黎是一個女人城,巴黎是由女人堆積及建造起來的,不論走到那裡,都處處是揮之不去的女人味。」信哉,斯論!
信步閒逛,令我這「台客」印象最深的,還有街道兩旁輕而易舉找到的咖啡館。巴黎的咖啡館分布極密(據估計約在兩千五百家以上),幾乎沒有一條街道不見任何一家咖啡館,在香舍麗榭便接連有好幾家,春夏時間咖啡館「把椅子與小圓桌推到人行路上,頭上是參天的梧桐,地下是咕咕覓食的鴿子,旁邊是來往的行人,點一杯咖啡,或看報、或洽談、或瀏覽街景,非常消遙自在。」酖酖這是張寧靜說的。如果你來到巴黎逛街,很難不受此光景的誘惑,就像我一樣,自動溶入這具有特殊氛圍的街景。
然而散步之餘,在這個極具國際化與觀光化的都市,你也同時可以看到下面如此的鏡頭:地鐵站口被隨手丟棄的票根;行人跟著汽車搶越紅燈;衣衫襤褸的流浪漢佇足街頭……最不可思議的是,從德國羅曼蒂克之路一路行來,我們開車幾乎不按喇叭,進入巴黎市區後,不僅要和他車爭道,偶爾也得按喇叭「爭鳴」,好像回到咱們老家台北開車一般。沒錯!巴黎的確也是龍蛇混雜的都市。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