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夫周記】煮麵線莫加醬油

煮夫 |2010.08.03
3570觀看次
字級

麵線屬於較本土的麵食,口感較軟,常被定位為老人與小孩的食品。(圖/本報資料照片)

麵線也是吉祥的食品,拜天公、為老人做生日或女兒下聘時,都少不了麵線。過生日,有錢人吃豬腳麵線;窮人則是麵線加個蛋。有句俗諺:「麵龜軟朽朽,麵線爬過橋,豬腳雙平剮」,意思是說紅龜軟綿綿,麵線又Q又長,豬腳肥得要對剖,讚美禮物的豐厚。

早年麵線都用日曬風乾,收成後的農田或大埕、廟庭,都可看到麵線飄揚。遇到陰雨綿綿,麵線會發酸、敗壞,所以要加很多鹽方便保存,煮時要先用開水燙過,才不會太鹹。煮麵線要大火水滾才放下,不宜煮太久,否則會餬成一糰。

最簡單的煮法,是水煮開後撈起,用麻油或苦茶油攪拌,許多人以此進補,也可用麻油爆薑,水滾,放進燙好的麵線,起鍋時淋點米酒。

現代人較常吃的是麵線餬、蚵仔麵線、大腸麵線、當歸麵線。素食可加素料,如麵筋、麵腸、香菇蒂、當歸等。麵線易熟,所有作料應先處理好,再加進去,起鍋前記得芶芡,口感較佳,不要忘了滴麻油、香醋、胡椒粉,並加點香菜或香椿,喜歡辣味可滴辣油。

市場上也有蒸過或速食麵線,雖不易餬爛,不過口感不道地,有人不喜歡。

「煮麵線加醬油」,被揶揄外行,千萬不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