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曾應鐘大林報導】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瑞月(見右下圖/人間社記者曾應鐘),發現經常進行太極拳運動會改善自主神經功能、降低膽固醇及運動中心率與收縮壓乘積、提升脂肪細胞分泌的荷爾蒙,進而降低冠狀心臟病的風險,她將此成果,投稿到國際醫學期刊,受到相當重視。 
張瑞月於醫學院畢業後,在台北馬偕醫院完成心臟內科專科醫師訓練,八十四年到嘉義基督教醫院,擔任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服務期間,認識了在南華自然醫學研究所就讀的同業吳崇榮醫師,觸發她對自然醫學的興趣,想要以自然醫學的角度來探尋心臟病的預防、治療。她與指導教授余哲仁討論之後,決定要以太極拳對心臟病的影響做為她的研究題目。
她向醫院的人體試驗委員會申請通過後,透過院內一位復健師,請到太極拳老師林福助前去指導,並由院內心臟內外科醫師幫忙尋找願意參加試驗的病患,每周六上午九時到十一時在嘉基九樓禮拜堂的川堂學習太極拳,有五十多人參與。
每三個月,她為這些成員檢測心率變異(自主神經功能)、運動心電圖(心臟適能)、心臟超音波(左心室收縮及舒張功能)、血清生化檢查(血脂肪、血糖、發炎指數)的變化,與三十九位對照組的病患比對。完成九個月的測試後,二○○七年六月,她將這些檢測結果完成碩士論文。
隔年她將太極拳運動後,可提升副交感神經功能,促使心情放鬆,有益於冠狀動脈心臟病患的預後,投稿至美國的《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獲刊登。
今年六月,她再以跑步機運動試驗,對運動前後的心率、血壓、心電圖的變化,發現運動中心率與收縮壓乘積(代表心肌耗氧量)明顯下降,對降低心臟病的死亡率有相當大的幫助,她將這項發現投稿至美國的《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也獲得刊登。
最近,她鑽研脂肪細胞分泌的荷爾蒙(Adiponectin)對心臟病的影響,有相當的收穫,投稿到歐洲的醫學期刊,目前審核中。
她的太極拳運動班已持續四年多,這種冥想式的醫學運動,對身心放鬆、精神專注、提升心肺適能、老人平衡、免疫功能等裨益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