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不同 擦出爆笑火花

林穎嵐、張翊暉 |2010.08.01
871觀看次
字級

文與圖/實習記者林穎嵐、張翊暉

在教育多元化和求新求變的時代,學生的「胃口」已經被養刁,一成不變的環境沒有辦法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了,異鄉求學、體驗文化差距成為全球學子的潮流,當海外僑生千里迢迢來到台灣,見識到台灣的「課堂文化」,會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及什麼樣的笑話呢?

文化大學行政管理系的馬來西亞僑生Derrell說,以前聽說台灣學生上課時可以吃泡麵、啃雞腿,還以為是個別現象,但來了之後才發現,上課吃東西居然是常態!就更大開眼界了。若是在馬來西亞上課,最多只有喝水的份,想吃東西?「別鬧了!」

同樣吃驚的還有銘傳大學財金系的韓生德琦,他說,在韓國的課堂上,不可能會看見有人在吃東西,所以很難理解這種「吃飯皇帝大」的行為。

除了飲食習慣迥異,課程安排也成為奇觀。Derrell說,台灣與馬來西亞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夜課」,馬來西亞的晚上從來不會安排課程,台灣卻有,剛開始適應得很辛苦,覺得台灣學生很用功。

德琦則誌認為,「搶課」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韓國學校沒有必修課,台灣卻有,而且還很多,但能選修的課卻又太少,課一開就堂堂爆滿,學生得用搶的,競爭之激烈,實在讓人傻眼。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三年級的港生鄧慧思說 :「台灣的女生注重儀表,最常見的就是在學校化妝,有時候甚至上課鐘聲剛響,眉筆、粉餅就拿出來了。」銘傳大學四年級傳播系澳生黃國俊更誇張的說:曾經在課堂上看過一個女生用護手霜擦腳指頭,讓他錯愕不已。據鄧慧思表示,一般在香港、澳門等地區的女生都喜歡在家裡把妝化好,即使在路上需要用化妝品,也習慣到洗手間整理儀容。

而在語言適應的環境裡,學習最快的就是「髒話」了。僑生說,老一輩的台灣人愛用台語溝通,當中往往夾雜著髒話,「因為聽不懂,所以很有趣。」鄧慧思笑說,如果廣東髒話聽起來很粗俗,那台灣的髒話就稍覺「文雅」;語意不同也發生很多糗事,例如台灣人形容厲害會用「屌」這個字,這個字在港澳卻界定為髒話,所以剛到台灣,與同學交談時聽到這字,總是以為被罵了,百思不解。

同是港生的饒嘉琳,還看過女生穿很短的蕾絲短褲去上課,香港的女生雖然也享受被欣賞的目光,但不敢特立獨行,而台灣女生好像一定要讓人「驚艷」。

儘管僑生似乎不容易適應台灣的課堂文化,但他們一致表示,希望台灣的學生能對他們好一點,如常邀請他們參加一些當地的活動,或帶他們體驗更多台灣習俗,相信在台灣求學的經歷,是一段永遠也忘不掉的好回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