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樂樂兩兄弟,相差三歲,出生時體重一模一樣,但個性卻南轅北轍。尤其是從小調皮、古靈精怪的比比,一天到晚出「功課」給爸媽,活脫脫就是來教我們修行的「小菩薩」。
上國中時,他不耐學校的繁重功課,漸漸跟不上進度,信心也慢慢流失,後來放學回家,乾脆連書包都不打開了。
在課業上沒有成就感,苦悶的慘綠少年只好把氣出在家裏。知道我們受不了他講髒話,他就故意口出惡言,挑戰父母的忍耐力;我們三不五時在導師「愛心約談」下,壓力比孩子還大,親子關係緊張得不得了。
然而,當我冷靜反省,列出親子衝突最嚴重的幾項導火線時,不禁啞然失笑:比比的「劣行」,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就拿考試成績來說,雖然他是班上的「啦啦隊」(把全班排名從同年級中拉下來),但他和同學相處得不錯,各項體育比賽都有分,老師也沒有孤立他,所以比比還不討厭上學,從來沒有蹺課、逃學的紀錄。
又如,我一天到晚嘮叨他不趕快洗澡、不整理房間。其實,不洗澡是他身體會癢、不舒服,又不是我;看不慣他不整理房間,不如把他的房門關起來,眼不見為淨,或邀請他的朋友來家裏玩,讓好面子的他面對壓力,何必生氣?
一直以來,我就不是一個以考試成績來論斷孩子的「分數媽媽」,而我也向來堅信每個人都有向善和向上的心,比比當然也不例外。想清楚了,我決心好好採用聖嚴法師開示的四個步驟:面對、接受、處理、放下,來一一解決這個小菩薩帶給我們的煩惱。
果然冷靜會生出智慧,我們不用體罰,更不以羞辱的言語來打擊他,而是從別的地方鼓勵他、幫他找回信心。例如,省下補習費,去學打擊樂和各種球類,或參加自行車隊,到處趴趴走,讓他有正常發洩精力的活動;幫他找工讀機會或參加社團,一方面讓他見識到如果沒有真材實料,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現實面;一方面體會服務為快樂之本的真諦。
記得有一次,他參加李乾朗教授的淡水古蹟導覽活動,第二天到學校,歷史老師正好提到淡水古蹟的相關問題,居然只有他一個人答得出來,讓這個好久沒出鋒頭的獅子座孩子樂壞了。
在升學掛帥的大環境中,我們努力讓比比不放棄自己、不對學習失去興趣,也給他很大的空間,培養他對自己負責任,並了解念書絕不是為了我們的面子,而是他自己選擇的前途和人生。
比比的青春狂飆期幾乎長達八年,尤其是國中三年,不知讓我掉了多少缸的眼淚。如此一個磨娘精,進入大學後,終於走出風暴,開始會說些貼心話、做些體貼父母的舉動;而參加校內、校外的活動、競賽,表現也愈來愈亮眼,三不五時出國交流、為校增光,日前又甄試上一所不錯的研究所,讓我們嘗到苦盡甘來的快感。
而老二樂樂的自律性強,勤奮念書、身心健康,從小就是個懂事的「小夫子」,雖然從沒上過資優班,卻一路考進第一志願的學校。這種懂得自愛的孩子,說來實在沒什麼好讓父母操心的,但就像那些典型建中、台大的聰明孩子,可不輕易讓父母「講」他們,常常在我們討論事情時,提醒我,不,是在「教導」我,如何做個尊重個人的父母。
我相信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生的,但是如何做個「愛對方法」的好父母,可需要後天的努力學習,這也是養育孩子最感幸福與樂趣的所在。隨著孩子不斷地成長,我在這兩位「小菩薩」身上,還有好多東西要學習呢。
(本文將刊載於七月號講義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