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到朋友家拜訪,朋友正陪孩子作功課,父子倆似乎碰到難題,托腮沉思,久久難以下筆。原來老師出的暑假作業作文,題目是「我愛警察」與「警察為我們做了什麼」,任選一題,自由發揮,朋友無奈道:「老師現在出這種題目,真不是時候。」
即將升上小五的孩子,聰慧靈敏,頗有個性,雖然書上說警察是人民的保母,正義的化身,嫉惡如仇,專門抓壞人,但他寫作文要「眼見為憑」,不隨便瞎扯亂掰,所以捨棄網路搜尋拼湊,就是要有真實感;可是朋友說,偏偏這些日子,孩子從電視上看到的是「警察和黑道泡茶打交道」,警紀沉淪,小小心靈受到震撼,要他寫「我愛警察」,竟不知從何「愛」起。
既然「愛」不下去,就看看「警察為我們做些什麼事」吧,孩子的答案出乎我意料,他說在外面看到的警察都在忙著「開罰單」,沒什麼值得寫。警察執行公權力,維護交通秩序與保障民眾安全,這是好事,但若孩子無法體會「開罰單」的意涵,甚至認為警察是在找違規民眾的「麻煩」,積非成是,偏差的觀念於焉根植,實在令人憂心。
小學生寫作文立志向,當警察曾經也是熱門選項,何以今天如此不堪?大部分的警察忠於職責、戮力以公,違法亂紀的不肖警察只是少數,但一顆老鼠屎足以壞掉一鍋粥,警界應該痛定思痛、自清自律,重拾正義形象。
蔡銘燦(台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