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雨襲南台 八八重建工程 禁不起考驗 甚至延宕成災 制度疏漏 官員推託 都該檢討
近日雨勢如潑水般灑在南台灣,各縣市都有淹水、路坍,當然,「一年的雨量一天下完」是災害主因,但難道沒有人為、制度疏失?
八八水災已一年了,阿里山公路幾處剛修復路段,又出現路陷和土石掉落,才開放通行的大巴士又不能上山。
嘉義縣阿里山鄉的河床便道、屏東縣霧台鄉及高雄縣美濃鎮、茂林鄉的便橋,皆遭大水沖毀,便道、便橋是臨時性的,沖毀情有可原,但阿里山公路的修復工程,為何如此脆弱?
換個角度來看,一年過去了,為何通行的仍是便道、便橋?搭橋鋪路不是困難工程,一年無法完成,怎麼說得過去?
再以台東縣太麻里溪為例,八八水災潰堤迄今將滿周年,堤防仍未築好,就連堤防線也是近期敲定,當地民眾憂心不已。堤防也不是什麼困難工程,又為何拖延至今?
台東縣府表示,堤防線涉及農民農地使用,部分農民反對政府畫定的堤防線,縣府協商一年形同空轉;這個問題如同苗栗大埔農地使用的困擾,但事涉整個地區的災害防治,縣府難道無法發揮公權力?
即使不是公權力不彰,嘉義沿海的布袋鎮、東石鄉這兩天積水成災,洪水逼近橋面,居民痛批布袋鎮公所發包的抽水站,拖延一年多未啟用。為何拖延?鎮長蔡坤彬說,抽水站非他任內興建,工程設計變更才拖延。
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湯普遜的近著《恢復責任感》,指當今公共事務日益複雜,給了官僚推卸責任的機會,只要想推責任,就沒有什麼不能推。
布袋鎮長的說法、台東縣府對堤防線的說詞,也不無推託嫌疑;各地在八八風災一年後的各項「豆腐渣」工程,禁不起考驗,也印證了敷衍的官僚心態。
天災不可免,但人為、制度疏失可以防範,只看政府及官員是否有心了。
劉偉根(台中市/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