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當琉璃回到材質本身,有無限可能。」琉金穗月總經理陳政宏原本認定琉璃是裝飾品,但當他將琉璃看成是一種材質,則它成了項鍊、杯子、盤子、壁磚、天花板…,琉璃之美在生活中處處展現。
陳政宏畢業於開南美工,成立「琉金穗月」藝術公司才兩年多,可是他把琉璃生活化的概念卻已廣被認同,具功能性的琉璃藝術,在陳政宏的努力下已經走入許多人的生活。
高中三年級開始研習雕塑,畢業後才十八歲的陳政宏就和兩個朋友開了「唐山泥塑」,後來再拜雕塑名家侯金水為師。他與琉璃結緣則始於二十四歲,進入琉璃工坊設計部,原本幾乎一帆風順的陳政宏,面對精細的作品,怎麼做就是不順手,但他決心奮戰到底,還將睡袋帶到公司,日以繼夜的做到手指都已僵硬,終於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也在這過程中,他愛上這種無邊際的創作。
琉璃來自玻璃,在玻璃材質中加入百分之二十四以上的鉛,以及各種矽砂、紅丹、等金屬氧化物,就可幻化出各種顏色、形體的琉璃藝術,這種「有思想」的創意,徹底吸引了陳政宏。
在琉璃工坊設計部五年,陳政宏的設計愈趨成熟,之後他擔任電子商務部經理,從不會用電腦,到可以完成電子商務設計;後來他離開琉璃工坊,並在一年之後,成立「琉金穗月」藝術公司。
自己開設琉璃公司,陳政宏便以「落實琉璃藝術生活化」為理念,希望讓琉璃走入生活,更具實用性價值,例如琉璃結合陶瓷的對杯,激盪出既樸實又優雅的風格;而光明燈、思惟觀音等佛教文物,更是以琉璃表達佛教文化之美;將琉璃運用於建材,也是陳政宏的創意,以琉璃製成的如意門把、琉璃彩磚、琉璃門飾,都帶來無限的意像延伸。
目前琉璃工法約二十幾種,琉金穗月已運用了十五種以上的工法,而陳政宏仍持續不斷創新、賦予琉璃新生命,讓點綴在生活中的琉璃,豐富生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