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雞冠花花神 陳叔寶

 |2005.05.17
313觀看次
字級

 不論台灣或大陸,雞冠花都是普通而不起眼的花,但它在盛夏七月的艷陽下,昂然挺立的丰姿與精神,曾在古代贏得「玉樹後庭花」的美名,成為七月的當令花。
 第一位對雞冠花欣賞有加的國人,是武勇的子路,他將雞冠花插在帽前,成為帽纓,是後世帽徽的鼻祖。將雞冠花搬上文藝舞台的第一名人,則是陳叔寶與張麗華;他們也因「玉樹後庭花」,而譜下一段綺麗浪漫的愛情悲劇。
玉樹後庭花之音
陳叔寶是五胡十六國的南陳後主,小字黃奴,工於詩詞音律,是律詩的開山祖之一;但他也是個耽於逸樂而亡國的皇帝。他的寵妃張麗華,不但姿色美麗,也長於詩詞歌賦,陳叔寶稱她為「女學士」,並與她詩詞唱和,還令樂工將兩人合作的詩詞譜成曲,再教群臣、宮女學唱。其名曲有〈臨春樂〉、〈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等。
〈玉樹後庭花〉正是後人所痛責的「亡國之音」。唐代詩人杜牧的〈秦淮夜泊〉:「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直指〈後庭花〉是南陳的亡國之音。史家或道學家論此,都不免將矛頭指向「始作俑者」張麗華。
愛傾後宮張麗華
依據《陳書.後主沈皇后傳.附張麗華傳》的描述,張麗華乃「兵家女也」,又說她「長髮七尺,色黑如漆,光可照物。臉如朝霞,膚若白雪,目似秋水,眉比遠山。顧盼之間,光采照人,靚妝玉立,憑軒遠眺,賽似仙姝。」陳後主對這位如畫的美人一見傾心,封為貴妃。
 由於張麗華還具有敏銳的辯才,和過人的記憶能力,當時人們稱她為「人間有一言一事,輒先知之。」陳叔寶視她為至寶,每次臨朝,面對著百官陳奏國事,還常常將她抱放在大腿上,一同決斷國家大事。
張麗華能獲寵,並非只憑其姿色,除了詩詞才華,根據《陳書》的記載,陳叔寶每次出遊或宴客,張麗華都會邀請後宮佳麗一起參與,因此後宮嬪妃都感激她的恩德,競相說她的好話,更使得陳叔寶對她「愛傾後宮」。
廣興高閣為藏嬌
陳叔寶為了藏嬌,在光照殿前興建了「臨春」、「結綺」、「望仙」三座樓閣,「各高數十丈,連延數十里。其窗、牖、壁帶、懸楣、欄、檻皆沉、檀為之。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外施珠簾,內有寶林、寶帳,其服玩瑰麗,近古所未有。每微風暫至,香聞數里。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雜植奇花異卉。」
 在這樣豪華的樓閣中,陳叔寶快樂似神仙,根本忘了軍國大計;著名的〈玉樹後庭花〉:「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就是在這種情境之下產生。
這首歌如今看來,只是陳叔寶形容嬪妃們的嬌嬈媚麗,有如雞冠花之明豔照人,但在衛道者眼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的悲切,卻是預告南陳國祚將息的哀音!
花開花落不長久
果然,陳叔寶與張麗華的好日子並不長久。傳說陳叔寶將隋朝大軍壓境的軍報,全都塞進床底下,認為「長江天險,限隔南北,今日虜軍,豈能飛渡耶?」隋文帝開皇八年三月,楊廣手下的廬州總管韓擒虎,親率五百名精銳士卒,進入南陳皇城朱雀門時,陳叔寶猶和張麗華醉生夢死,因此杜牧又用〈台城曲〉把他罵了一頓:「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
後來韓擒虎在景陽宮後花園的一口枯井中,找到緊抱在一起的陳叔寶、張麗華、孔貴嬪三人。楊廣久聞張麗華的風采,想要將她納為己有,卻遭將軍高熲反對:「周武王滅商紂,立刻將妲己蒙面殺之,前車之鑑,怎能留張麗華活著?」當即殺了張麗華。高熲斷了楊廣的慾望,後來也被楊廣借機定罪殺害。
 陳叔寶對國事的荒唐誠然不足取,但對於他與張麗華在國破家亡之時,仍不忍分手的真情,後世也有肯定者:「擒虎戈矛滿六宮,春花無樹不秋風;倉惶益見多情處,同穴甘心赴井中。」
 責難之聲多洶湧
 然而責難之聲更為洶湧,唐朝詩人劉禹錫有〈台城〉詩說:「台城六代競繁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清人宗元鼎的〈吳音曲〉更露骨直批:「璧月庭花夜夜重,隋兵已斷曲阿沖。麗華膝上能多記,偏忘床前告急封。」批判最為嚴厲者,應是唐僖宗朝宰相鄭畋的〈馬嵬坡〉:「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同樣是皇帝與寵妃一起落難的故事,也同樣都位列花神仙班,楊貴妃與唐明皇的韻事,似乎更見同情。比較這兩則權勢男人對待「禍水紅顏」的故事,一個是男人賜死女人,一個是男人與女人死不分離,歷史評價卻有天壤之別。
 鄭畋說唐明皇賜死楊貴妃,是「聖明天子事」,而不捨張麗華的陳叔寶,則被恥笑成「景陽宮井人」。究竟誰是誰非,還是讓多事的後人自行去評斷吧!清朝文學家袁枚的〈張麗華〉不就說:「結綺樓邊花怨春,青溪柵上月傷神。可憐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夢裡人。」嘛!
 雖然一般都認為陳叔寶是亡國之君,張麗華是傾國禍水,然而兩人卻同被後人尊為七月雞冠花花神,可見得世間人重視的並不全是成王敗寇,而是人性中不泯的情與義,以及他們能見識到平凡的雞冠花之不平凡處的獨到眼光吧!{11}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