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遺民畫家石濤在他所寫的《畫語錄》中曾提出「一畫」之論,他說「……此一畫收盡鴻蒙之外,即億萬萬筆墨,未有不始於此而終於此,唯聽人之握取之耳。」一畫定出了空間,一畫收盡宇宙天地,宇宙天地的形式法則,沒有不始於這一畫,而終於這一畫的。
一畫就是一筆,一筆就是一線,無論是一畫、一筆或是一線,它深層的意義,便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它包涵了生命的生發││起筆、生命的成長過程││行筆,及生命的終了││收筆等三個過程。
由石濤的「一畫」論對宇宙生命的形上思維,轉進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中的形下操作與實踐,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繪畫裡有一畫,中國書法裡有一畫,中國篆刻裡也有一畫,這一畫一筆或謂一線,是整個中國哲學思想的宇宙觀與源起論,更是傳統中國藝術的美學觀與形式基礎。
篆刻中,在石頭上奏下的一刀,便是一筆,便是一畫,也是一線,從第一刀開始,逐刀逐筆,乃至千刀萬筆,終而成就了一個印章,所以是「一即多」,「多即一」;「鴻蒙是一」,「一即鴻蒙」;方寸的印章裡,可以見到巨然的大千世界;巨然的大千世界被縮小在方寸的小印章裡。
圖例一白文印章中,刻「飯後一碗茶」,邊款刻出白底黑紋的方桌一角,方桌上放著一只空碗、一雙筷子,和正在冒煙、熱騰騰的兩杯茶。
左邊落款的書法寫著: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飯後三碗茶。』我改為一碗,桌上兩碗,合起來三碗。」
關於三碗,古代禪僧有〈煎茶訓〉,大意是說,第一碗指的是初嘗人生的「甘」味,第二碗指的是經歷人生成長過程的「苦」味,第三碗則是進入老年的「澀」味。三碗茶,涵蓋了整個人生的過程,也道出了生命的境界,亦即禪的境界。
所謂「茶味禪味,味味一味。」「一即多,多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