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有口吃困擾的人,不用擔心,醫院兒童心智科、復健科甚至整形外科,都設有專門語言治療。家長若懂得方法,孩子較快矯正。
林口長庚醫院顱顏中心語言治療師王淑慧說,口吃者和家族遺傳有關,但也有人沒有家族史,發生原因不明
;男性發生口吃機會比女性高,推測可能和左腦的語言發展區障礙有關。
王淑慧指出,幼兒三歲到五歲,是學語言卻可能講得不流暢的階段,因為懂的辭彙不多,有時又急著講,容易在一個句子的第一個字如「我」,重複講好幾次,家長不必特別理會,幼兒自然會好。
但有些幼兒會持續一段時間,或時好時壞,例如,學習新句子就又出現重複語句的情形,如果家長又強調「講一次就好」,幼兒可能發現說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轉變成不愛講話,或大人問話就說:「我不知道」,害怕講話。
治療上,王淑慧表示,講話不順,可能卡在舌頭、喉嚨和嘴唇,針對幼兒,早年會用「節律訓練法」,教口吃者打拍子講話,但講出來的話容易像機器人講話,目前較少使用。
她指出,現在較常用「輕鬆說話法」,請口吃者想好再說,講話前要深呼吸,講話的句子不要長,斷句最好不要超過五個字,只要孩子講得順,家長就應多鼓勵;成人的治療則可能較複雜,需了解社會人際關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何淑賢說,也有的孩子是因為焦慮造成口吃,嚴重時可以在心智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