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曾經因為口吃而不斷出糗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中醫門診中心主治醫師林君玉,靠著努力走出了陰霾,口吃不再困擾她。
為什麼會有口吃?林君玉說,小時候文靜內向、木訥寡言,老師十分權威、嚴厲,初中升學考試,小六的老師脾氣暴躁,總是學生每錯一題,就用藤條打學生手心。
她還記得,有一天午休時刻,班上靜悄悄,她不小心把一枝鉛筆由桌上滑落到地板,發出聲響,被老師揪出來,打了一記火辣辣的大耳光,讓她從此視上學為畏途,功課一落千丈,可能是這個心裡陰影,不知不覺產生嚴重口吃。
林君玉表示,那時,只要遇到發音有ㄉ、ㄍ、ㄨ的字,就突然講不出來,甚至去便利商店買東西,都要先想腹稿,就是擔心在人前出醜;也曾打電話找人說不出名字,被接電話的人說:「妳到底要找誰啊?」後掛電話而感到沮喪。
最讓林君玉覺得出糗的一次,是參加衛生局例行記者會,輪到她發表,當她面對一排麥克風、攝影機、照相機和一群人,她緊張得呆站在那兒,一個字都擠不出來,整個會場鴉雀無聲,所有人都等著她說話,「那一分鐘好像一年一樣漫長」,她形容當時真是無地自容。
林君玉嘗試找醫院職能治療師治口吃,但多半是治中風失語或兒童口吃,沒有治療成人的;看書籍或資料,都教說「說話前先深呼吸」或「多上台練習」,但遇到某些場合,舌根就是會卡住,結結巴巴講不出完整句子。
林君玉的父親也是中醫,生前曾用中藥替她調養,母親也耐心地要她:「慢慢地講,不用急!」現在,她不覺得口吃還困擾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