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兒出生起,我每天都會用五種語言(國語、閩南語、日語、英語和西班牙語)數一到十給她聽。
隨著時光流轉,單純這樣數數,連我自己都覺得有點無聊了,更不用說我女兒的感受。當時她年紀還太小,無法直接告訴我她的感受,但我注意到,她會透過肢體語言傳達她的意思。當我唸數字時,有時她會很感興趣地盯著我的雙眼看,但有時她會將頭轉開,看向別的地方,彷彿在告訴我她不想聽了。
過去兩年來,我開始積極地開發各種能將數字帶進生活的活動。既然數字是孩子必須學習的基本能力,那麼我們應該讓學習數字變得很有趣,能帶給孩子某些意義。
以下是一些我試過還滿有效的方式。
我從最小的數字開始,將數字與生活中孩子熟識的事物產生連結,例如透過人體各部位來學習數字。
從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就常用手指著身體某部位,一一告訴她相關名稱。例如,我會指著鼻子跟孩子說:「鼻子。」「瑄的鼻子。」「媽咪的鼻子。」直到她自己可以辨識出每個身體部位。
接著我開始介紹數字給她認識。「鼻子,一個鼻子。」「眼睛,兩隻眼睛。」「手肘,兩個手肘。」我們輸入給她的訊息就是這些。我不曾預設她何時可以跟著我唸,因為我相信,等她準備好的時候,她自然會開始輸出這些訊息。當然,事實證明,這些語彙與數字的輸出有著滾雪球般的效應,而這些基礎也有助於她連結到其他事物的學習,例如透過玩家家酒學習更多的數學概念。
我用舊紙箱幫她做了一間超市,我們把它命名為好購超市。在好購超市中,我們放了很多空餅乾盒、空化妝箱、優格空盒等,裡面至少有一百種看起來很像真的水果和蔬菜。我們每天都會去好購超市買菜,她會把她購買的東西放在推車中,拿到櫃台付帳。
我們在結帳時,會數一數買了幾種東西,並一一說出這些東西的價格。她喜歡在我說出價格後,跟著我重複唸出數量和價格,然後將這些東西放進她的購物袋。現在她年紀比較大了,很愛跟我去逛真正的超市,也會幫忙把東西放進袋子中,例如我請她幫我把六個奇異果放進某個袋子、五顆蕃茄放進另一袋,她幾乎都能正確無誤地做好。
女兒平常很喜歡玩彩色黏土。有天晚上,我們利用彩色黏土的盒子做偶數的練習。我要她兩手各拿一個黏土盒子,一起放到旁邊,我會依序數著二、四、六、八、十,而她會邊拿起兩個盒子放到旁邊,邊跟著我唸出這些二的倍數。這個簡單的遊戲不只讓我們可以練習二的倍數,同時也可以訓練她的手部抓取動作。
我還做了一張孩子的電話清單,把照片貼在每個人的電話號碼旁,有時則是用畫畫取代照片。瑄很喜歡這張電話清單,因為這是她獨一無二的電話清單,而且清單上的人都是她喜歡的、跟她相關的人。
根據經驗法則,學習應該是有趣的。唯有樂趣才能使學習持久。我很確定,只要我們多運用一點想像力和創造力,就能創造出獨特的遊戲來幫助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徜徉於快樂的學習環境,相信你一定也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