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阿月)九十二歲才罹患癌症末期,加上心臟肥大功能不好,無體力面對開刀、化療等醫療…」阿月七十二歲的女兒阿卿,跟安寧居家護理師阿雪說。
「這次要不是雙腳水腫太嚴重,我媽媽也不會去洗腎的。」阿月七十歲的兒子阿郎在一旁說。
「阿月阿嬤年紀這麼大,頭腦卻很清楚耶。」阿雪讚美。
「我媽是我們家的精神支柱,這次生病前還兼財務總管大人,頭腦非常清晰。」
「看得出來老阿嬤是智慧很高的女性,你們家人一定都非常尊敬她。」
「對啊,我媽對任何事情都很有主見,就連同她的後事,也早在數年前便安排好,並交待我們,若情況不好時,千萬不要對她進行插管急救等措施。唉!只是,現在還能幫她做些什麼呢?」
「其實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是:『幸福四件事』的表達。」
「四件事?」阿郎問。
「對!大家可以跟老阿嬤說:媽媽!我們都很在乎您(愛)、我們想……」沒想到阿雪話還沒說完,已經是銀髮族的阿卿卻立即大喊:
「等一下,我已經七十幾歲了,不趕快拿紙跟筆記下來,會忘記的。」
阿雪就更賣力的再次詮釋
:「這四件事包括:媽媽!我們都很在乎您(愛)、我們都好想感謝您(謝謝),還有;我們小時候,您要求我們時,我們都沒注意、甚至惹您生氣(對不起),最後就是接下來的路途裡,我們祝福您(再見)!」阿雪說到這裡時,也是阿嬤級的阿卿,摸著滿頭白髮猶豫的說:
「雖然我媽媽以前總是樂善好施,更是地方上的模範夫妻、好人好事代表。但是這些話,在我們家一直都很少被講出來。」
阿雪知道,要七十幾歲的老人,去跟九十幾歲的「老老人」用言語表達「幸福四件事」,跟年輕一代是不一樣的。阿雪就說:「阿郎阿公、阿卿阿嬤,阿月老阿嬤現在身體的疼痛,是可以用藥物使她舒服,但老阿嬤的不安全感、焦慮是需要家人一起努力,才能讓她的心更加安定。」(待續)
(作者為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