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涂順龍大樹報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十七日晚上為全民閱讀博覽會愛書人講說「般若心經的生活觀」,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心經》的實用性,大師將甫出版的新書《般若心經的生活觀》贈與大眾,讓一千五百人沉浸在般若的法樂之中。
大師說,《心經》雖然短短兩百六十個字,卻包含了人生觀和宇宙觀,在佛門功課裡,都要念《心經》,因為《心經》會讓人生起菩提心、慈悲心、般若心,讓自己修行到達圓滿。
接著,大師表示,大眾雖然身體在如來殿大會堂,因為有掛念,心就不一定在。大師也以村莊比喻身體,心是村長,會指揮村民做事,可是當人們擁有很多的金錢、很大的權利、很高的名聲,有時也會顯得不自在,《心經》主要就是讓大家學習觀人、觀事、觀境自在。
而且,學佛不是只靠菩薩幫忙,要自己學習自在;大師也以念觀世音菩薩的故事,說明求人不如求己。
「般若」是什麼,有人說是智慧,大師說智慧沒辦法表達般若的意思,因為智慧也會犯罪,若說成知識,知識也會生病,更多人喜歡講道理,卻不容易接受真正的道理,所以當遇到有智慧的人講話時,要記得諦聽、諦聽。不管任何境界,只要有般若智慧,就可以到彼岸,幫我們度過煩惱、生死、困難,更進一步轉苦為樂,轉煩惱為菩提,轉差別為平等。
「要達到這些成就,要靠六度波羅蜜。」大師接著為大家說明該如何修六度,布施的時候要不求回報,持戒才可得到清淨、解脫和自由,忍辱就是智慧、力量、擔當、負責、處理、化解,精進就是要做到「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去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禪定也不只是打坐,吃飯穿衣都要自己省悟,前五度都要加上「般若」才是佛法,才能得度。
最後大師告訴大家,如果每一個人都能行「三好」,就能改變自己,別讓五蘊聚集,覆蓋我們的本性。如何能空「五蘊」呢?要認識「空才能有」的道理,空與有是一不是二,如畢竟虛空因為無相,所以無所不相,大師強調「應離開我執,當你超越、調和了,就能度一切苦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