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度的日本參議院中期選舉結果出爐,原本在參議院本就勉強略占多數的執政聯盟遭逢失敗,讓在野黨席位超過執政黨,形成朝野分控參眾兩院的格局,這不僅反應了民眾對執政黨的不耐,更預告日本政局可能進入劇烈動盪期,甚至可能出現過去福田內閣時期經歷的「扭曲國會」痛苦。民主黨若想要順利推動政策,尋求其他政黨的聯合支持,顯示必要之路!
這次的選舉不同於以往的局面,朝野政黨提出的政策趨向一致,更把焦點擺在未來的經濟議題上。而出乎大家意外的,菅直人並未隨著過去因執政黨參院選舉敗選而辭職的先例,屢屢宣布將會繼續執政。這樣的立場對外交上有穩定的意義,讓美國高層所言「受夠日本短命政府」之譏未再浮現,至少能在短期內獲得美國的認真對待。
對內政的意義,選舉結果顯示當初民主黨為求勝選提出草率政策後,失信於民後至今受到選民遞延懲罰。消費稅增稅議題上的失策、黨內對政策各說各話的失控,都使得今日的敗選難堪有其脈絡可循。而執政黨提出的對策未受民眾支持,也凸顯持續多年的結構性矛盾都沒有解決的突破性方案。經濟低迷、內需不振、老齡化、少子化等議題,未來將持續成為執政黨的夢魘。
沒下台的菅直人暫時保住了權力,但面臨黨內對選舉失利的究責該由誰承擔,是他得要解決的難題。而九月即將舉行的黨領導人選舉,他又將要如何面對前民主黨幹事長小澤一郎的挑戰?對美政策在選舉中成為眾黨不願輕易碰觸的議題,未來又該如何解決?日本政局短期內預料將顯現出更多弔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