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創意遇上科學》後ECFA時代更應推廣創新發明(上)

文/徐義權(聯合大學工業設計學系講師) |2010.07.16
830觀看次
字級

因應ECFA簽訂,經濟部最近委託學研單位,針對一些敏感產業進行密集訪察,筆者因受邀協助了解製鞋產業,深刻體會後ECFA時代,台灣更應推廣創新發明活動。整體來看,受訪業者若已達自有品牌製造(OBM)層次,不僅不會反對,甚至希望政策趕緊推行以便將MIT產品外銷出去;反之,競爭層次停留在代工製造(OEM)的業者,則普遍對未來感到悲觀。

筆者曾於前往英國學習鞋靴設計與製造技術,留學期間觀察發現,世界上許多知名鞋靴品牌之所以成功,皆因鞋品本身具有高度創新發明水準,並藉著「搶做第一個」模式取得市場先機,再逐步將產品跨出國門銷往它國。其實,台灣20多年來也曾有不少製鞋業者嘗試自創品牌,只可惜多數皆以仿製模式,以為有良好的製造技術,可做出極類似國外名牌的鞋品就可成功,事實卻證明以山寨心態經營自有品牌很難如願。

最近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報導了義大利富豪馬里歐,他靠創立Geox品牌並將鞋品銷售全球,從零開始經過短短十幾年而已,竟從幫家人種葡萄的普通人身分,躍升為義大利排名第13的富豪,身價高達15億歐元,其鞋品特色為鞋底有特殊的防水透氣設計,靠此專利發明讓品牌躋身為義大利製鞋業的第一名。 相對來看,大約同一個時期的台灣,也有業者成立了某鞋子品牌,且這位台灣人有錢、有廠、有師傅,不必從零開始也擁有更容易成功的條件,可是經過同樣的十幾年耕耘,台灣品牌成績卻遜色甚多,更遑論想將品牌跨出國門銷往全球……

透過此真實案例,筆者想提醒有志於耕耘MIT品牌的業者,既然ECFA是擋不住的趨勢,不如多花些心思了解創新發明領域,經營品牌的捷徑(關鍵因素),就是透過有創意的新產品(尤其是發明品)可迅速打響品牌知名度。可惜台灣業界做代工太久了,大家想法都差不多:仿製+削價=打造品牌。鞋界資金雄厚者有人以Me Too(老二心態)模仿英國Clarks鞋款,也曾有中部某鞋廠想仿製Nike運動鞋打天下,更有某工作鞋廠仿製英國Dr. Martens,這些鞋廠都花了好幾億元,但品牌還是跨不出台灣大門,甚至結束營業……

也許有人會質疑歐美品牌形象好,本來就較容易建立知名度。其實並非如此,以南美洲智利為例,有一家國際知名童鞋品牌「海豚牌」,其創辦人就是靠著自己發明的「香味童鞋」白手起家,創業初期只有三位員工,每天只做50雙鞋,幾年後趁著柏林圍牆倒塌之商機,一年光是銷到東歐就達數百萬雙鞋,不僅創造個人財富也創造很多就業機會。為何他能成功?其實靠的也是創新發明及搶得先機。

網路時代很容易蒐集到圖文資料,而歐美日鞋業界還有很多靠著發明而成功的品牌,值得讀者上網逐一了解這些品牌成功軌跡,ECFA時代的台灣可以想想還有哪些可以搶得先機的機會,相信未來一定可打造更多具國際競爭力的MIT品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