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佛教是長養萬物的地道

程仲康 |2010.07.12
848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程仲康連雲港報導】應邀至大陸江蘇省連雲港市參加「國際西遊記文化節」的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十一日以「中華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為題進行演講。現場有江蘇省市各級政府官員,及來自各地的聽眾千餘人,參與這場與大師交流的盛會。

首先星雲大師以佛、道、儒三家的中國傳統思想貫通全場,並旁徵博引解說和諧意涵,還不時穿插幽默又富含哲理的小故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揭破大家對於法的迷思。

大陸江蘇省連雲港市海清寺,十日舉行譗盛世港城,舍利重光豃迎請祈福活動。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應大陸江蘇連雲港市府邀請,主持迎請舍利法會。圖為星雲大師接下佛舍利。圖/人間社記者程仲康

大師指出,道家講天道、儒家說人道,而佛教則是長養萬物、蘊藏寶藏的地道,這三道正是傳統中國文化做人的基本道理。一個有規範守戒律的社會,自然和諧;現代人總顛倒迷惑,錯亂因果,反而忽略最基本的做人道理,招來許多矛盾與衝突,難以和諧。大師說:「如是因感召如是果,一切事物都各自有其因果。」提醒大家要懂得明了因果。

「一個人不能成功,一朵花太單調,一盞燈不能亮。」大師說明每個人需要彼此而生存,每個人都彼此相關,惟有彼此幫助才能生存。正因生存需要仰賴許多人,所以人需要和諧。大師話鋒一轉表示:「世上沒有廢物,天生萬物都有其用。」提醒大家萬事萬物都有好有壞,不要輕視他人,要懂得包容與尊重。

「中華文化的特色就是包容一切。」大師以「和諧老人」、「五指爭大」的故事,說明和諧即是共有共生,不妒不忌,惟有互相尊重與包容,才能推動和諧社會。社會如何做到和諧?若人人都願分享,將好的分送他人,讓人先有,社會自然和諧。大師特別強調:「有能力給予才是富貴,只想接受卻是貧窮。」

大師認為現代社為以服務為第一,誰的服務強誰就能勝出,不懂服務就會被潮流所淘汰。「我們由服務中獲得歡喜,並增長氣質與智慧,給人一點服務、愛心、慈悲與微笑,我們的收穫會更大。」

最後,星雲大師稱許連雲港市是塊福地,不僅擁有深厚文化基礎與地理環境,氣質出眾的市民,更是建設成為新現代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條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