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劉沙林長年關心藝文、自然保育、教育,在台美兩地都捐獻不少,數年前她就曾捐款四十五萬美元給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後命名「沙林生命教育館」,去年啟用。
她還以書畫家、詩詞研究家父親劉維崇的名義,在父親曾任教的台北護理學院成立清寒獎學金,此外也長期捐助台灣荒野保護協會,以及如果兒童劇團,讓偏遠地區及低收入戶孩子,都有機會接受自然教育及戶外教學。
劉沙林台大中文、哲學系畢業,一九七三年赴美國印第安納亞洲哲學研究所深造,曾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任職。她作風低調,回答資金來源僅笑說「家裡有錢」。她認為,錢財乃身外之物,「一個人能用多少?應該花在更需要的人上面。」日前劉沙林隨音樂家去青少年醫院及精神病院教導演奏,看到一位少女明明因病自顧不暇,還鼓勵一位害羞少年「你可以」,讓她感動得一出院門就落淚。她相信,接受音樂的程度與個人能力完全無關,「人人都該有機會接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