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兩位中國文學的巨人,一個住在北京,一個住在上海。人們也許知道他們共有的許多優秀品質,但是卻未必知道他們之間的沒齒深情。冰心的女兒,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吳青,曾敘述了冰心、巴金始於上世紀三○年代的交情。

大姐老弟
「在巴金的心中和筆下,母親一直是他的大姐。」「母親認為巴金是最可愛最可佩的作家,也是母親最疼愛的老弟之一。所以我們幾個孩子就叫他巴金舅舅。」吳青認為:「巴金舅舅與母親是相互支持的。」
兩位老人都有大憎和大愛,他們是愛也愛得深切,憎也憎得鮮明的人。他們都追求「說真話」,在晚年,他們老而彌堅的聲音,振聾發聵。吳青動情地說:「巴金舅舅的每一篇文字都是流著淚、流著血寫成的。『真』是他和我媽媽身上最大的特點。」
液態火焰
吳青說:「母親還把巴金舅舅比喻是(熱水瓶)一樣裡熱外涼的人」。而吳青本人感覺巴金更像「液態的火焰」,外面看不到熊熊的火焰,但裡面卻是滾燙的液體。「巴金舅舅要建立現代文學館的夢想實現了,而母親則是這個倡議最熱情的支持者。他親自給國務院領導寫信,還積極捐贈自己珍藏的手稿,這裡面有湯定之、陳伏盧、沈尹默等老前輩的字和畫。」
據吳青回憶:「舒乙看見冰心桌上的那一堆字畫卷軸,就搖頭說:『這些珍品可不能捆起抱走,得用車裝!』第二天舒乙他們果然開了輛麵包車來了,看著他們幾個人輕輕地托起這些字畫下樓去時,母親忽然說,覺得自己歡快地『了』了一椿大事,心裡踏實得多了!」
獨特風骨
兩個老人之間深厚的友誼,也延續到他們的子女身上。冰心喜歡玫瑰花,小林(巴金之女)還時常對友人說,去看老太太時「別忘了給姑姑送玫瑰花」。曾有人問冰心為什麼那麼鍾愛玫瑰花?她回答說:「因為她有堅硬的刺,濃艷淡香都不掩住她獨特的風骨!」
一九八九年,冰心九十大壽時,巴金委託友人給冰心送去了一只由九十朵玫瑰花組成的大花籃,冰心高興地說:「准是巴金叫你辦的,他了解我的心意。」
文壇佳話
巴金和冰心之間的友誼是文壇公開的佳話。一九八五年,《中國作家》創刊,馮驥才提議把那篇寫巴金的文章取名為〈巴金這個人……〉,並囑一定要問過冰心老人。後來,冰心在電話中說:「題目我同意,『巴金這個人……』是寫不盡的。」
一九九四年冰心在巴金畫像旁題寫贈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際當以同懷視之。」同年巴金給冰心的題字:「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樂觀。燈亮著,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燈亮著,我不會感到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