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八里排練場二○○八年二月十一日遭火焚毀,台北縣政府提供佔地約一點七公頃的淡水文化藝術教育園區,做為雲門的文化園區,硬體包含排練場、藝術教育中心、戶外展演空間、藝術咖啡館和行政辦公室,預計經費約三億元,由雲門舞集自行籌措,是雲門排練場火燒後,四千多筆民間捐款集結而成,將於二○一三年完工。雲門享有長達五十年的租約期。
葉芠芠表示,淡水文化園區未來是雲門創作中心,也是雲門三十七年來,林老師編舞、製作團隊、行政人員,可以一起工作的地方,互動機制會更成熟。重要的是,園區內有一完善劇場,新創作在登場前,可以在排練過程中不斷檢視,呈現給觀眾最完整的作品;同時,當雲門舞團不在國內,沒有演出和排練時,可以開放此空間,提供需要排練場地的表演團隊使用或租用。
除此外,葉芠芠表示,政府每年邀請許多國外的經紀人,或藝術節總監來看節目,現在方式是到各個團隊排練場看表演,可是各排練場的場地小,效果會打折扣;而淡水園區劇場,雲門可以和政府聯繫,幫忙規畫,每年在固定時間提供場地,讓國外經紀人或藝術節總監來選節目時,可以精確看到團隊的演出。
提到園區的功能,未來會舉辦小型藝術節、暑假夏令營,安排暑期課程,將使台灣的表演藝術,尤其是舞蹈有一個創造、傳承與傳播,及國際交流的平台,葉芠芠說:「園區也有教育功能,安排校外教學課程,希望可研發一套校外教學科目,每個課程會有不同主題,使學生來到園區一整天,可以認識雲門,或認識自然及淡水,所以會把雲門,和淡水文化園區及淡水周邊古蹟及自然景觀做結合。」詳細課程在研究當中,希望未來淡水文化園區,可以是校外教學的一個新選擇。
「想舉辦的活動種類還蠻多的」葉芠芠說,戶外舞台可規畫幾個時程,晚上戶外小型演出,白天做市集;還有一多功能展示廳,可做小規模展覽,像裝置藝術或建築展;希望也能提供生活空間給需要的朋友,辦文化講座、提供咖啡座,甚至廁所也會重新規畫,讓行動不便者,及親子更方便使用。葉芠芠指出,未來雲門新家淡水文化園區,希望是藝術、教育、創作之地外,也是個生活的地方。
《小檔案》
雲門舞集:一九七三年,林懷民以「雲門」作為舞團的名稱。是台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雲門在台灣每年輪流在各城市舉行的戶外演出,演出結束後,會場沒有留下任何垃圾紙片,建立了美好的廣場文化。雲門舞者的訓練包括現代舞、芭蕾、京劇動作、太極導引、靜坐與拳術。一九九八年,雲門創立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創造「生活律動」教材,讓四歲到八十四歲的學員,認識自己的身體,創造生命律動。隔年五月,雲門在創立二十六年後成立子團「雲門舞集2」。舞團的年度公演「春鬥」,以演出台灣年輕編舞家的作品為主。
葉芠芠: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暨舞團執行總監。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表演藝術管理碩士。大學主修表演,一九八三年接受雲門實驗劇場舞台監督訓練,和雲門巡迴演出「薪傳」;一九八四年擔任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助教。一九八六至一九九○年赴紐約進修,並在劇團、舞團、百老匯製作公司工作。一九九一年雲門復團後,出任舞團經理,一九九八年升任舞團執行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