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學指考昨最後一天,地理科試題涵蓋多種生活議題,包括全球暖化、全球定位系統(GPS)、google地球、台商回流、國道走山、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等。入闈審題的高中教師認為,與去年試題比較,今年自然地理比重較高。此外,仍有相當比例長文題,測驗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試考生認為,試題取材平均,試題題型多元,測驗學生分析、判讀與整合能力,整體難度中等,試題有難有易,能評量考生不同能力,頗具鑑別度,清晰的觀念是答題最有力的依據。
不過,考生普遍認為,地理考科偏難,而且題型生活化,如國道走山、海地震災等事件皆入題,需對時事有一定掌握,且具資訊整合能力,答題才能得心應手。
北一女中周姓學生認為,地理考科題型、命題內容與考古題有頗大不同,時事題占很大比例。例如國道走山事件,考題以等高線等資訊標出周遭地勢情形,讓考生判斷走山主因及鄰近地區山勢分布,雖是預料中的考題,但仍需以基本概念作綜合判斷,是很靈活的題目。
中山女中方姓考生認為,地理科題目比自己想像中略難,需要很好的資訊整合能力,海地震災入題讓她印象深刻,除需瞭解海地地理位置,也要以週遭地理環境分析震災主因。
景美女中林姓學生表示,地理科命題靈活,將「熱帶傳染病的散布」與「溫室效應擴大」結合,並以一般考生較易忽略的小國作答案選項,不僅需對各國地理位置掌握得宜,也需瞭解溫室效應影響,對考生來說具有一定鑑別度。
歷史中間偏易
今年歷史題目,很多是測驗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例如單選第六題以日本文部省審查歷史教科書的意見,非選題最後一題出現地圖題。考生普遍反應題目中間偏易,出現很多純背誦的記憶性題目,且很多題目與考古題類似,只要勤做題目,又認真背誦,應能拿高分。也有考生認為,中上程度者考個七十分應該不成問題。
公民取材靈活
今年大學指考考完公民與社會後結束,入闈協助審題的高中教師表示,考題與時事結合,對日後公民與社會的教學,有正面指標作用,有助學生對社會議題的探索與理解。
試考生認為,試題取材靈活,結合時事,包括冰島財政狀況、網路發言、消費者保護法、新移民議題等,會讓考生體會到科目與時事的關係;試題文字敘述並不冗長,但考生仍要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順利將所學概念代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