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錦繡自玲瓏—院藏貿易瓷特展」即日起至明年八月一日在故宮博物院展出,展覽以「多樣的中國貿易瓷」與「陶瓷工藝的交流」單元呈現。
故宮表示,九到十四世紀之間,亞洲海域的航運暢通,大小的船隻頻繁往返於東海至印度洋,聯繫了東亞、東南亞諸國、印度及阿拉伯半島各個文明地區,中國瓷器不僅是當時的主要的貿易項目之一,也呈現了來自各文明的影響。
唐代長沙窯瓷器常繪有伊斯蘭風格的紋飾,元代青花則似與中東地區流行的鈷藍裝飾習尚有密切關聯,顯示長久以來中國與阿拉伯地區因貿易往返而產生的文明互動。
十五至十八世紀期間,因中國海外貿易政策數次反覆,導致瓷器外銷量銳減,東南亞各國及日本的陶瓷遂乘機興起,不僅質量大增,更進而外銷至亞洲各地與歐洲地區。
故宮表示,「錦繡自玲瓏—院藏貿易瓷特展」也會呈現越南、泰國以及日本肥前等燒造仿中國陶瓷風格的瓷器,展現中國陶瓷對亞洲鄰近各國貿易瓷的影響。